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最新经济预测,今年GDP成长可望达到4.64%,是近7年来最好,但外界反应不一,有人欢欣鼓舞,有人认为太高估,更有人讽刺主计总处甘为民进党的「啦啦队」。这些看法都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因为两者都有「部分事实」,同时也有「部分失真」。
严重倾向科技产业
依照主计总处资料,去年经济成长率3.11%,人均GDP为2万8383美元。去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第2季成长率跌到0.35%低点后,开始快速反弹,第4季高达5%以上。预测今年可延续去年下半年的热络,全年成长率可达4.64%,是从民国104年以来最高,平均国民所得可望达3万981美元,突破3万美元大关具重要意义。
有人质疑主计处过分乐观,但今年经济比去年好,应该不成问题。眾所皆知,去年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衝击,陷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预测全球衰退幅度在4%左右;不过,在疫苗已上市并分送注射后,今年疫情可望缓和,特别是主要的经济大国,如美国、欧洲主要国家、大陆等,预料第3季后可望达成群体免疫,加上去年基期低,成长率可望攀高,这是大环境有利之处。
对台湾而言,去年防疫成功,让全台经济与生产运作如常,下半年甚至因其他国家生产减少、大陆抢出货等因素,出口出现两位数的大幅成长,全年出口值衝上3452亿美元,年增4.9%,刷新歷史新高纪录,不但优于其他三小龙,也优于大陆、日本。今年外在大环境较去年更佳,加上中美间经贸角力与科技战持续,纵然未必再有两位数的出口成长率,但也是欲小不易。
除此之外,台商回流的投资陆续会在今年落实,因此投资仍有成长;疫情缓和甚至可能结束,加上经济成长看好,消费意愿可望提高,去年民间消费衰退超过2%,今年预估成长率近4%,这些都能让经济有更好表现,因此今年当然不必、也不能看衰台湾经济。
不过,在亮丽的经济数据下,仍然有令人不安的因子与风险。最严重的问题是产业与出口高度不平衡,严重倾向科技产业,或是说半导体产业,甚至可以直接说向台积电高度倾斜。去年台湾出口金额中,超过半数是一般所谓的科技产品:电子零组件出口占39%,资通产品占14%,两者合计占比53%;而且出口科技产品中半导体超过一半,占出口比重高达全部出口的35%。民间投资部也是半导体产业占了半壁江山,半导体制造是高耗能产业,庞大的新投资有利经济成长,但能否充分供电,将是政府重大考验。
对大陆依赖度提高
就总体经济而言,产业发展不均衡代表风险高度集中,一旦碰上半导体不景气,整体国家与经济受到的衝击会非常沉重,相较之下南韩的出口产业就比台湾平衡。再者,资本密集程度高的科技产业,可以创造高薪工作,但增加的就业机会远不及服务业及劳力密集型传统制造业,社会内部的不平均问题可能恶化。
另一个蔡政府该面对却不敢面对的是:台湾对大陆出口依赖度提高到歷史高点,去年曾单月出现46%超高依赖度,全年为43.8%,过去4年蔡政府敲锣打鼓投入数百亿元推动新南向政策,显然全盘失败,对大陆依赖不减反增。
坦白说,从对岸禁止台湾凤梨事件看,台湾承受类似事件的能力极低;但蔡政府无法处理好两岸关系,甚至刻意挑动、带风向,恶化两岸民间关系,看看两岸网民在网路上如何彼此辱骂就知道了。两岸经贸关系如此密切,台湾顺差几乎都来自对岸,蔡政府却在政治上敌视对岸,让台湾经贸平添风险。
蔡政府大力宣传因中美贸易战让台商回流、全球供应链移出大陆,要与美国共组新的供应链。不过,实务上与统计数据都不支持这种说法。去年台湾出口中间产品占整体出口比达77%,出口大陆比重又提高,显示两岸供应链坚实依旧;而去年大陆吸引的外资直接投资居全球之冠,其中虽有疫情因素,但显然大陆的世界工厂地位仍在,供应链体系也继续保持,蔡政府若坚持「两岸脱鉤」,将为台湾带来巨大风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