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魏蜀吴、宋辽金、美英法、英法德、英日俄、美苏中、美中俄等等,都是经典的大型「三角关系」。但凡在三角关系里,行为者总是企图用「打牌」取代直接对抗,以更小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能否成功「打牌」,往往也是大国兴起与衰微的歷史转捩点。三角中的权力流动与权谋变化比「两极」更快、更丰富,很多小国处于这些三角关系外,虽然政策选项可能增加,但风险也随之提高。如果本身陷入其中成为不对称三角的一角,维持战略自主性的难度更大;动辄得咎的风险也更大。

欧亚大陆东西同起烽烟,北京又逢机遇?

最近东亚的台海、东海、南海情势风起云涌;同时乌克兰内战也一度濒临大国出兵、重演克里米亚危机的风暴。在暴风圈的表面之下,各方观察家无不关注两大问题:(一)美国能否同时迎战两个核子强权,同时把衝突控制在传统武力的区域衝突而非核交火与总体战;(二)美国如何分配制衡欧亚大陆两端的资源,避免因集中一侧,使另一侧渔翁得利。

有些评论甚至为美国担心,如果处理不善,已经「平视世界」、四处批判「美国例外」与「双标问题」的北京,又会像「九一一事件」一样,多赢得一个「发展机遇期」。目前中美经济规模已经拉近至7比10,虽然共军现代化仍远不能赶上美军,但「下层结构决定上层建筑」,何况共军只需要在邻近区域以「不对称」方式胜出,就有可能加速美国全球霸权的衰微。这已经不是「青萍之末」、「始于蚁穴」的小事,华府自然是忧心不已。

美国不再可能同时进行东、西两场大战

前一个问题容易解答,答案为否。俄、中极可能就是排名第二、第三的核武大国,绝非当年纳粹德国加上日本军部可比。(虽然公开资料显示共军核武的弹头数与法、英相近。)美国若「同时」与俄、中衝突,「最好」的结果只是惨胜,更很可能是无意义的胜利。所以美国的综合军事力量虽然仍旧遥遥领先全球多国,但也只能计画打一场半的战争(一场对大国、一场对中等军事强国如伊朗、北韩、伊拉克);想同时击败两个核大国风险太大。那么问题落到第二项:如何把握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轻重,分别应付,以免焦头烂额。

美国在赢得二战之后的全盛时期,也不希望同时在东西两方同时开战,所以韩战是「意外」的战争,华府也拒绝将炮弹打过鸭绿江。即便如此,联军越过三八线的反攻仍然有风险。如同日前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中国全球锐实力」项目主办的一场由前国防部长马堤斯(James Mattis)、前战略司令部司令伊利斯(James O. Ellis)出席,题为「美国、中国、台湾:预防战争的策略」(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A Strategy to Prevent War)视讯会议中专家所指出的,当时美方自信只是打垮北韩,刚打内战的共军不至于出兵;结果在周恩来告知无效后,共军仍是开过中朝边界。这类「意外」的意义就是,即使刻意节制,不预期的大战仍可能爆发,更何况不节制,后果可想而知。

也因为如此,美军冷战时期在「印太」的两场大战-韩战与越战,都避免把主要大国直接卷入,并且以「有限战争」(请特别注意,包括『越战越南化』),作为战略目标,以免在一侧大打出手,却被另一侧渔翁得利,尽失离岸平衡的「天赋」优势。

华府枢纽:可望不可及?

最后就是平衡者如何掌握好应对东西两侧对手的力道问题。「战略三角」提示的最佳方案是平衡者占据「枢纽」(pivot)位置,让欧亚大陆上的陆权强国们自己相互制衡,最好「观虎斗」后才出手(就像欧战与第二次中日战争)。以目前来看,如果像3月初华府公布的《期中国家安全战略指南》(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Guidance)指出的,「中国是唯一有能力结合经济、外交、军事与技术能力,以对开放的国际社会提出持续挑战的竞争对手」,那就不应过度应承基辅的要求。所幸不知是华府叫基辅知难而退,还是莫斯科「见好就收」,又或者是操作过头的泽伦斯基总统(Volodymyr O. Zelensky)为美俄大局做了「让步」(这只能事后观察乌东状况来印证),东欧紧张情势,近日随俄军后撤有所下降。但无论如何,这不是华府赢得中俄争相讨好的枢纽,反而是普京更接近美中争相结交的位置。而从川普开始到拜登当家,昔日尼克森以降曾经逐渐取得的在苏中之间的优势,现在似乎可望不可及。

欧洲除了退欧的英国与东欧一些小国,主要大国多不可靠。印太看似有「小北约」雏形,但除了澳洲、日本像是「一边倒」了,印度也自有盘算,东协更难说。华府要集中一侧,难保另一侧有人扯后腿。同时两侧加压,所有「理念相近」的「民主同盟」诚心联合、同时出击欧亚大陆两强,很像战国群雄联军讨伐「两个秦国」,场面可以浩大,目标很难落实。而与(西秦)俄国「结婚」必然要有「聘礼」,对霸主面子里子也都不可行。那么美国要争取时间「中兴」霸业,避免中国(东秦)赶超,最终上算,还是争取离岸之枢纽地位。

以此看来,各国的剧本也不应只有威武霸主两面出击,与美俄「结婚」两个版本,还应考虑美国重回枢纽会怎么做,自己当如何。

(作者为国立臺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美国 #大国 #华府 #一侧 #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