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13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自渖阳至牯岭,向蒋介石报告东北军情,杜欲收復安东,以断共军由胶东海运之入口。蒋则严诫其对安东不可採取军事行动。但在10月25日,国军收復了安东。蒋曰:「共军在东北与山东半岛间之运输线,自此可以遮断矣。」且谓「安东、通辽与开鲁相继收復,南满之基础已稳。」
蒋对收復安东问题,何以前后有此矛盾?可能是参谋总长陈诚到渖阳后的新决定。据金冲及教授在其《决战》一书中写到:
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进一步谋划对各解放区的进攻策略,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于庐山军事会议后,直飞渖阳,召开东北国民党高级将领会议,根据东北国民党军兵力不足,无力对南北满同时发动进攻,以及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对渖阳较大的威胁情况,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与计划,即在南满採取攻势,在北满暂採守势,首先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主力,……再全力北上……占领全东北。
时共方在南满仅剩临江、长白、抚松、濛江(安东省东北边境)四个县,部队四万人,人口稀少,粮食困难。国军以六师之眾,攻向临江,共军集中在北满的十二个师兵力,自1947年1月5日南下,进行「三下江(松花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届至4月3日,共歼国军三万余人,改变了东北战场的形势。復以经过土改,东北民主联军到5月初已达四十六万余人,其中野战军二十五万余人。
5月13日,林彪统率东北民主联军四十余万,开始第五次攻势。在此之前,曾有四次攻势,而以此次规模最大。其主力由怀德猛扑四平街,国方守军为陈明仁之第七十一军,颇受损失。其第八十八师与第九十一师在公主岭全军覆没,情势严重已极。
杜聿明于5月20日报告东北战况,谓通化激战,梅河口、海城交通断绝,通、梅间有敌八万,普兰店亦有五万,营口、大名桥、海城,鞍山、本溪诸要点,均无兵守备。我军非一周不能集中,而敌可在一周内窜至渖阳近郊。
由于形势之严峻,蒋于30日飞临渖阳巡视,日记所感曰;
渖阳内部复杂,工作腐败,天翼(行辕主任熊式辉)威信已失,光亭(杜聿明)卧病在床,军国大事推诿延宕,几误全局。
东北情势儘管极为严重,一般将领多持轻敌茍安心理,蒋之处置,似亦不免轻忽将事。其自记曰:
召见廖军长(新六军)耀湘,谈南满匪情及东北作战意见,彼主张不完全放弃南满各地方,以民眾组织已有基础,只要有少数部队为民眾自卫之中坚力量,匪即不敢窜扰也。故决令安东省政府固定不移。召集团长以上官长训示后,再见耆绅,处置补给与财务,皆令天翼负全责,以免贻误大局。深信此来对事权与指挥统一之规定,乃可使东北基础不致动摇,收效必宏也。
6月22日,共军攻入四平街市区,国军苦战死守,即从渖阳、长春南北两路驰援夹击,共军乃于6月30日向北撤退,四平街之围遂解。是役据国方调查,共军番号有第一、二、三、六纵队,十个师,及东满、中韩两师,炮兵部队等,并有日、苏、韩技术人员,武器弹药大部为日本关东军所有。国方守军被歼一万七千多人,迫使国军退缩于铁路沿线之狭长地带,也使东北共军根据地连成一片。
经此战役,四平街已成一片废墟。据一记者7月1日亲歷其境之报导:乘车取道铁西街入城,方行数丈,薰天臭气,迎面扑来。行抵城郊,目睹所有民房,皆成废墟,死尸枕藉,为状极惨。车过战壕时,尸体累累,数以万计。入城后,长达十余里之坚固堡垒,均为炮击毁。继沿教育厅、市政府、中、中、交三银行、青年馆、电力局等前进,所有建筑,均断瓦残壁。途经车站时,则见堆积如山之大豆,正在爆烈燃烧中。铁路以东房屋,遍体鳞伤。铁西街仅有三、五市民,面容憔悴。铁东街见有数十市民,皆面目黝黑,嗷嗷待哺。富丽堂皇之四平街建筑,今已完全不存。归途中,见天主教堂内二百余投降共军,状甚狼狈。
蒋氏既明知熊式辉威信绝无,而又令其负全责。经此挫败,始悟熊之「无耻」,其自记曰:
此次军事之挫折,能使吾彻底觉悟所部将领之腐败怯懦。天翼之自私取巧,固其天性,乃早知之,而其临难无主,贪生怕死,以及其畏匪无耻之言行,一至于此,是所不料,然不至此时,亦不易发现其真性。
熊为蒋之亲信,对蒋也颇有微词,迨蒋以参谋总长陈诚代熊,熊即閒散,他对徐永昌说:「渠在东北,辞修(陈诚)事事掣肘,辞修到后,兵力增加,尤其物资增给五倍、十倍于过去。且举明庄烈(按:崇祯帝、亡国之君)故事及权臣在内,未有大将能成功于外者。若之于蒋先生,亦可归咎于缘法。」
东北局势之严峻,以兵力之损耗为最。行辕主任熊式辉早在5月20日自东北抵达南京云:东北国军今年以来损失达五十二营;原来东北有五个军,现时仅剩三个军。(待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