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稍微舒缓,疫苗陆续进来,施打也开始进行。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将全体国民分为十类施打顺序,行政院扩大了十类中的优先施打对象,内政部次长陈宗彦也提出残剂施打,并保证第二剂施打的可能性。但疫苗数量有限,每星期施打量也有限,疫苗施打顺序肯定会因为谁先谁后、谁被遗漏,成为下一个民怨引爆点。
综观疫情指挥中心公布的十类施打顺序,除了第一类医护人员与高龄者之外,许多分类都有可争议之处。以公务员为例,外勤的警察与内勤的警务人员谁要先打,公所的第一线人员和机要谁要先打就有得争论,负责第一线验尸的检察官没有被列入优先施打对象,就引起批评。十类施打顺序争议还没搞定,行政院又扩大优先施打顺序与残剂施打,并且以职业类别区分施打对象,引发不同职业之间的严重不公平感。
另外,还有许多人没有被列入疫苗施打的序列,除了居无定所的游民之外,监狱受刑人和看守所的羁押对象也没有被列入,这些人一样在过集体生活,政府也必须担保受刑人的人身安全。还有许多尚未入籍的外籍配偶和拿永久居留证或工作证的外国人等等,他们是否能够被排入施打顺序?这也是政府要面对的。
在疫苗数量与施打量有限的状况下,谁抢先打疫苗,一定会成为争论焦点,也会衝击民眾对政府的信任。好心肝诊所与禾馨医院的特权争议,衝击到柯市府民意支持,就是最好的证据。行政院和中央疫情指挥中心稍有不慎,疫苗施打造成的民怨,会比疫苗採购来得更严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