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中时报系檔案照片)
黄埔军校。(中时报系檔案照片)

故毛泽东在上海执委会中,除了黄埔的招生外,其余工作,不易开展。毛泽东在上海,唯一比较欣赏他的人,即为汪精卫。据胡汉民说,汪精卫和陈公博二人,在日本时就已加入了共产党。汪精卫会欣赏毛泽东,不为无因。故汪精卫在国民党中,革命立场是属于比较激烈的左派人物。汪氏就直说,「革命的向左转」,「儘量左倾」等话,对当时的国民党人,造成很大影响。在上海执行部所属区党部内,左派与右派双方,常发生武斗情事。

这种左右相争的问题,在当时国民党内部,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毛泽东等曾多次向中山先生写信告御状,其时中山先生已肝癌末期病躯,也难能处理这一问题了。毛泽东觉得无趣,乃于民13年(1924)12月,称病回湖南休养。民14年(1925)8月间,国民党内部发生了重大事故,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刺身亡,涉案人之一胡毅生,竟是当时右派领袖胡汉民的堂弟。虽经汪精卫、蒋介石等查明,胡汉民并未涉案,但碍于公眾的观感,在苏联鲍罗廷顾问的建议下,胡汉民乃于民14年(1925)9月间,以出使苏联名义离开了广州赴苏联。

国民党内部左派及右派重要领导人同时他去,这时汪精卫想起正在湖南称病休养中的毛泽东,即力邀毛氏前来广州,作汪精卫的分身,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同时又接替廖仲恺出任宣传员讲习所所长。蒋介石呢,这位出身于国民党前身的同盟会会员,曾于民国初年挺身而出,剌杀了对孙中山多有怨怼的光復会首领陶成章,让孙中山认知了这是一位忠勇刚烈的汉子。提携这条汉子练军北伐,剿灭各地军阀,最为适宜。

故孙中山于民12年(1923)9月2日,派蒋介石访苏联,学习建军经验。蒋氏并于仝年12月9日返国,曾向孙中山提出「游俄报告书」。在这份报告书中,蒋介石强调了苏联对中国的野心,应予警惕注意;又指出苏联所採阶级斗争,过于严酷,与三民主义之旨趣有违等看法。民13年(1924)1月24日,中山先生(时58岁,逝世时前一年)设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黄埔为校址,并展开招生事宜。这个时候,毛泽东已奉命到上海,协助黄埔军校招生。

民13年(1924)5月3日,中山先生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并兼任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录取之第一期学生约500人,则于民13年(1924)5月5日报到入学。其时,黄埔军校的干部阵容,包含了国、共两党的精英。从两党干部年龄看,国民党者年龄较大,最长者为党代表廖仲恺,不过46岁,次为胡汉民、汪精卫,40岁出头而已,蒋介石时37岁,其余都在40岁与30岁之间。共党则较年轻,多在30岁以下。毛泽东其时刚30岁出头,周恩来仅26岁。可见共党成员比较年轻气盛,难怪行动激烈。

黄埔军校的创校开学典礼,于民13年(1924)6月16日举行。时中山先生病态已露,仍亲临主持。黄埔军校的成立,在中国现代史中太重要,于是另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显得默默无闻。那就是中山先生在创办黄埔军校的同时,还创办一个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这座讲习所的地点,最初就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内,后搬到广州市东皋大道一号。黄埔军校一期的开学日期是民13年(1924)6月16日,而农讲所第一届开学日期则是民13年(1924)7月3日,两者相差仅半个月。

农讲所招收的对象,主要为贫农子弟。第一届学员受训为期仅一个半月,但其中有十天,安排在黄埔军校接受蒋介石的军事训练。农讲所第一届于13年(1924)8月21日行结业典礼时,中山先生亦抱病亲临致训。农讲所第二届于民13年(1924)8月21日开学,学员报到者约150人。正值民13年9月间广州商团事件发生,该届学员乃撤往黄埔,全程接受军事训练,号称农民自卫军,参与由蒋介石领导的黄埔学生军,于10月15日敉平商团叛乱。(待续)

#史话 #朱伟岳 # #毛泽东 #汪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