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布在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蔡英文总统说是「重大外交突破」;外交部长吴钊燮称「意义非常重大」。把单纯的非官方双边关系进展渲染成外交突破,并不能掩饰台湾外交的困境,反而暴露涉外政策只求一时快感,欠缺格局与战略观的事实。
转移政策失误的焦点
台湾在美中战略竞争架构下被推上第一线,台海和平稳定问题俨然跨越太平洋及大西洋,成为全球民主国家最大公约数,民进党政府颇为踌躇自满。但在美国拜登政府宣示不支持台湾独立后,一切回归现实,一中政策或原则仍然是台湾无法突破的障碍,但民进党的思维及行动仍然以美台关系为主轴,伺机进行抗中游击战。
民进党及外交部在「台湾代表处」名称上大做文章,彰显台湾「主体性」,主流媒体纷纷报导这是台湾在中国大陆邦交国设立的第一个以「台湾」为名的代表处,但这并非创举,更非突破。
民进党再度执政以来,创下7国断交的空前纪录之外,无邦交国中以「中华民国」或「台湾」为名称的7个外馆,全部被迫改名为「台北」,具有更高外交意涵的「代表团(mission)」也降格为「代表处或办事处(office)」。驻立陶宛代表处其量只是回復过去的水准,尤其英文名称用的是突兀的「Taiwanese 」,而非「Taiwan」。吴钊燮解释Taiwanese就代表台湾,既然如此,何必多此一举,直接用Taiwan就好了。美国友台议员提出的「老鹰法案」要求「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台湾驻美代表处」,使用的是Taiwan, 而非Taiwanese,更是打脸吴钊燮。
立陶宛雪中送炭送台湾2万剂AZ新冠疫苗回馈台湾曾捐赠他们10万片口罩,象徵两国情谊深厚、友好,但立陶宛到底是欧洲小国,我国又只是在该国设立代表处,并非正式建交,政府却是从总统、行政院长到外交部长一路吹捧,营造大内宣效果,甚至转移多项不利政府的新闻焦点。
但另一方面,我国邦交国关系面临的挑战更见艰困。海地总统摩依士遭刺杀身亡,史瓦帝尼频传示威抗议,两友邦陷入政治动乱,立即触动台北最敏感的神经,忧虑外交关系可能生变,充分显示了在仅存的15个邦交国中,许多国家的关系极为脆弱,任何风吹草动都令人坐立难安。
外交困境症结在抗中
史瓦帝尼是我国唯一非洲友邦,也是非洲最后一个君主专制国家,被「自由之家」归类为不自由国家,长期以来的高失业率、民生凋敝,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民运团体及民眾走上街头示威抗争,引发军警血腥镇压,由于台湾与国王恩史瓦帝三世关系密切,也因此背上「支持独裁者」的骂名。我国与许多邦交国的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根本原因就是民进党拒绝修正僵硬、矛盾的对外政策及抗中路线,难以从外交黑洞中自拔。
美台关系是当前台湾外交的主轴,美国的承诺与保证是台湾安全的最大支柱,民进党政府一厢情愿地以为拜登将美中战略竞争扩大为意识形态、制度之争,「零和博弈」有利于台湾对抗中共的威胁,却忽视了两项重大事实:第一,美中对抗白热化,甚至敌意升高,但双方斗而不破,仍保持务实、弹性立场;其次,世界各国都在两大强权中寻找平衡,才符合最大的国家利益。美国副国务卿雪蔓访问大陆一波三折,最后终能达成协议成行,及欧洲国家坚持「战略自主权」就是例证。
经过川普政府的衝撞与拜登政府的摸索,美国已重新确认「一中政策」不变、美台关系非官方关系,两原则将成为台湾国际空间的天花板,台湾要如何与时俱进自我定位最有利?美中争取世界秩序主导权及话语权,强权竞争将更趋激烈,竞争范围更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的军事外交,经贸、气候、疫苗、科技、网路、产业链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台湾如何因应这个大趋势?若不能体察现实,继续自我陶醉,将看不到隧道尽头的光芒。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