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八年抗战初期鱼雷快艇长江作战中的详情,已无由知悉,只听他生前述说曾在快艇上遭日机所投炸弹弹片伤及腿部,所幸伤势不重,未有大碍。此外他在自传中仅提到:
初派任鱼雷快艇史可法三四号艇员,与日寇海军开始作殊死战。復派岳飞三七一号艇副,转战江阴,镇江,南京,马当,湖口,广州,鄂城,田家镇,武汉,岳阳,沙市,宜昌等地。
另据他后来填写的「兵籍表」中的经歷栏称:1938年(民国27年)3月15日至6月20日任电雷学校少尉见习官,1938年6月21日至6月30日任电雷学校快艇大队371号艇少尉艇副,1938年7月1日至9月30日任海军总部快艇大队371号艇少尉艇副,1938年10月1日至1939年8月30日任军政部快艇大队岳飞中队371号艇中尉艇长。所参加的早期抗日战役之作战地区为「狼山、江阴间」(1937年8月20日至11月28日),「马当、湖口间」(1938年7月1日至9月30日),「田家镇、黄州、鄂城间」(1938年10月1日至1939年2月28日)。即他尚未毕业时已在江岸上参与战事,毕业后在岳371号快艇任职前后凡一年两个月。
以上所述鱼雷快艇大队长江作战的经过,仅只是中国海军长江抗战中的一个小环节。中国海军长江抗战虽为海战,但实际上是中国海军舰艇与日本舰载飞机之间的战斗,是中国的水雷与日本军舰之间的战斗,两国海军舰队没有面对面地进行大规模战斗,中国舰艇很少击沉日本舰艇,日本舰艇亦很少击沉中国舰艇。
中国海军所击沉、击伤的日本舰艇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以各种水雷和要塞炮进行的,而日本则主要是靠其飞机轰炸所致成的。故长江海战称不上是现代海战,它明显表现出近岸性、分散性,这乃是中、日双方海军实力巨大的差异所决定的。中国海军在长江的要塞战、阻塞战、水雷战、游击战,是就能力所及而採取的积极、灵活的作战形式,是迫不得已的,也是得当的。它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和对中国坚持的持久战都起有积极的作用。
然中国海军的长江抗战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所以遭受到惨重的损失,除了中、日实力悬殊,中国海军英勇抗敌,不畏牺牲外,还有其他原因。首先,长江舰队的海军飞机在抗战爆发后全部拨给空军,而空军又未给舰队有力的空中保护,舰队暴露在长江江面,任由日机肆意轰炸。
海军只能以舰炮和要塞大炮迎击,但有的舰艇没有高射炮,防空只能用普通机枪,甚至使用步枪,而要塞大炮的弹药也严重不足,从而削弱了舰艇的空中保护能力。其次,海军之间、海军与陆军之间协调不力。此外,海军在抗战前准备不充份,战时强调单纯防御,在布雷、置炮过程中存有推诿现象等等,也对抗战起有消极作用。(待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