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再传消息!

双方第十三轮军长级会谈10日举行,双方经过数小时谈判后,西部战区突然于11日凌晨发表了一份极为罕见的谈话。

「中方从维护中印两国两军关系大局出发,为推动边境局势缓和降温做出了巨大努力、充分体现了诚意,但印方仍坚持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为谈判增加了困难。」

「希望印方不要误判形势」,「切实拿出诚意和行动,与中方一道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寧。」

这几句话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猜测。

中印是不是谈崩了?「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究竟是哪些?双方是否还能谈下去?边境还会发生流血衝突吗?

西部战区这份信息量巨大的谈话,对这些问题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答案。

1

西部战区深夜发表的谈话并不长,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是因为它有三个极为不寻常之处。

其一是措辞之严厉,这是自去年中印军长级谈判开始以来从未有过的。

其二是对此次军长级会谈等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积极描述,这在中国的对外交往中是相对罕见的。通报仅仅提及,是因为「印方仍坚持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为谈判增加了困难」,其潜台词就是因为印度要价太高,导致谈判没有取得成果。

其三是措辞不再含蓄,几近直白地发出了对印方的警告:「不要误判形势」,「拿出诚意和行动」。

9月上旬,76集团军某合成旅在海拔3600多米的崑崙山腹地进行实兵实弹演练,检验部队实战能力。

有消息人士对补壹刀表示,印度方面一直顽固地漫天要价,而中方的耐心是有限的,这次的严厉警告,就是表明中方不会无限制地容忍印度胡闹。

那么,印方的要价到底是什么?

关于这一次谈判的很多细节尚不清楚,但从此前的信息来看,印方的要求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所谓的「恢復原状」。

这里包括两方面的诉求:一是要求恢復去年4月之前的现地形势,换句话说,就是让中方把原本就属于我们的土地让出来,让印度得以保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断在边境食中国领土的态势。

印方的这种蚕食到了多么不要脸的程度呢?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前往中印边境某县採访,当地一座边境村的村民说,印度士兵多次越线至该村附近活动。印度人的惯用伎俩就是在大树和较大的石块上用英文写上他们的标语,想通过「刷存在」的方式蚕食中国的领土。每当看到这样的标语,村民就会把印度人写的内容全都抹掉,用中文写上我方的标语。

所以现地形势究竟应该恢復到什么样的情况算「原状」呢?是不是恢復到1959 年11 月7 日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并以此作为谈判基础更有说服力呢?

印方还有一个所谓「恢復原状」的要求,就是希望中方撤走集结在边境的部队,恢復过去印度在边境地区拥有压倒性军事力量的「原状」。

这天底下哪有只允许你在边境屯兵,而不允许我有任何防卫的道理?

另一方面,印度对双边关系的要求也非常不切实际,它固执地把边境摩擦是否解决作为两国关系好坏与否的前提条件,认为只有先解决了边境摩擦,才能谈两国其他方面的合作与交往,试图绑架两国关系,以此作为筹码来影响边境局势的谈判。

很显然,这样的要价也是我们不可能接受的。

2

实际上,早在第十三轮军长级会谈开始之前,新德里就已经开始了它的表演。

比如抱怨解放军的集结。

10月2日,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在访问拉达克过程中向媒体透露,「第十三轮会谈很快将会进行」,并表示,「每一轮会谈都有进展,问题逐渐可以通过会谈解决。」

但他话锋一转称,中国正向引发中印争议的边界地区增派『数量可观』的军队,令人担忧」,作为回应,印度军方也在边境增兵还引进了先进武器,已经做好应对任何可能性的准备。

到了会谈前一天,印度外长苏杰生和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开始轮番秀强硬,其表态内容依然没有脱离上述几个「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

先是苏杰生指责中国做了「一些违反协议的事情」,称他到现在还没有听到一个中国选择在边境地区部署大规模军队的可信解释,如果这样的话两国关系显然会受到影响。

纳拉瓦内则是接着指责中国军队「大规模集结仍在继续」,还得意地声称印度一侧「兵力集结和基础设施建设会和解放军做得一样好」。

铺垫完成以后,印方在会谈之后,也来了一份声明。

这份声明一上来就指责说,「实控线沿线的局势是由中方单方面试图改变现状造成的,违反了双边协议」,还对中国大肆甩锅,宣称「印方在会谈中就解决剩余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但中方不同意,也无法提出任何前瞻性建议。因此,会议没有就其余领域达成决议。」

但随即中方就辟谣了:「印方的有关表态是毫无事实根据的。」

印度媒体也帮着敲边鼓。

《印度斯坦时报》毫无逻辑地指责中国的声明是「偽善」的,宣称解放军似乎无意超越第12轮对话中达成的缓和紧张局势的协议。

这一番操作下来,印度方面想营造出来的一个观感是:中国方面违反协议大举增兵且不同意印方的建设性意见,因而谈判没有成果,导致双边紧张关系持续。

说好听了这是移花接木,因果倒置,说难听一点这是贼喊捉贼,撒泼耍赖。

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就像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此前在例行记者会上所说的,正是因为印度方面长期推行「前进政策」、非法越线蚕食中国领土,这才是中印边境局势紧张的根源。

而且在其他方向上,我们也没有看到新德里解决问题的诚意。

比如在双方正常的经贸关系上,印方还在继续设置障碍。不仅封禁的中国APP解禁杳无音讯,印度的交通部长又表示,拒绝在上海生产的特斯拉进入印度销售。

甚至玩起了「丧事喜办」的伎俩,试图利用边境摩擦来为自己在国内赢得更多支持。

在中印新一轮军长级会谈开始前一天,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得意地声称,「印度军队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双方的对峙「使印度军队过去一年在情报、预警等方面实现了更多目标,这是印军现代化的推动力」。

毫无节操的印度媒体自然也是不会缺位的,它们不遗余力地试图用谣言来把舆论场的水搅浑。

印度News 18网站日前谎称「印度挫败了中国军队的入侵,并短暂扣押了数百名解放军士兵」,但真实情况是,中国边防部队9月28日对中印边境地区的东章地区进行例行性巡逻时,「遭遇印方无理阻拦,中方官兵坚决予以反制,在完成巡逻任务后返回」。

造谣这招现在不仅很难骗到人,还很容易给自己惹来一身腥。

就在印度媒体大肆造谣炒作解放军士兵「越线被扣」后的第二天,中国社交媒体上就出现了疑似去年加勒万河谷事件中「被俘」印度士兵的图片。一些照片显示,大批鼻青脸肿的印军士兵在全副武装的解放军队列中间行走。

这些图片立即在印度及国际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很多印度人大呼「不相信」的同时,也是有点丧气的。

3

实际上,不止中国在跟印度谈判时头疼。

「不止中国,在很多国际谈判中,印度都是很难搞的角色。」一名熟悉对印谈判的人士对补壹刀表示。

「在跟印度人谈判的时候,常常让人感觉有一种谜之自信。印度似乎并非基于自身的实力而谈判,从它的要价和口气来看,俨然自己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这是很让人困惑的一点。」这名人士说。

印度常常在谈判桌上放飞自我,但实际上又真的能力一般。

所以西部战区对印度「不要误判形势」的喊话,既是警告,也是带有最大善意和忍耐的提醒。

印度的误判除了来自于对自身实力的盲目自信甚至自恋,还有对国际局势的投机心理,它认为中美当前的紧张关系为印度提供了一个抬高要价的机会,错误地认为中方会因此而「不得不答应印度的要求」。

实际上这种机会主义姿态恰好反映出,它其实并非一个真正的大国。

更何况,中国的实力跟疫情之前又不一样了,这样的实力崛起必然会让印度更加不适应。

那么,中印边境还会出现新的衝突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所长胡仕胜对补壹刀表示,双方在边境地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在双方都有意加强过去相对薄弱的边境地区的控制力度和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对峙和衝突。

他说,中国也是在补课,过去我们条件有限,巡边力度有限,不得不容忍印方一而再再而三切香肠式的蚕食行径,现在中方全线加强对薄控区的主权宣示力度,这必然会导致印度的不适应。

「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摩擦和小规模肢体衝突都可能时有发生,围绕边界问题的斗争会非常激烈,但是要防止小规模的摩擦转化为大规模衝突,一定要保障危机管控机制的有效运转,加强管控力度,防止加勒万河谷事件再现,最重要的是,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所以,在中方不断完善边境管控和印度盲目漫天要价的摩擦中,对话和谈判注定会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新德里一再忽视中方的善意,顽固地坚持它那种印度式自信,碰上大钉子是早晚的事。

这除了是实力的较量,这更是意志的比拚。

近来在网上流传的照片中,有一些解放军一线官兵用鲜血写下的请战书和遗书,令人感动,也得到中国网友的大量转发和点赞。

在《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在中印边境的採访过程中也经歷了类似的感动。

在某一线哨所,战士们的请愿书和加勒万河谷战斗英雄的照片一同贴在墙上,一名战士在请战书中写道:

「我请战,到一线没有界碑的地方,用我的身体站成祖国的界碑!」

所以,无论谈判的过程会是多么复杂,无论印度这个谈判对像有多么难搞,在中国强大的意志和实力面前,总有一种方式,能让印度心服口服。

就看印度自己的选择了。

(本文来源:大陆「补壹刀」公眾号,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中国 #印度 #谈判 #印方 #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