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军事杂志《现代兵器》上刊出轰-20想像图,引起外界关注是否轰-20即将完成正式现身。(图/微博)
大陆军事杂志《现代兵器》上刊出轰-20想像图,引起外界关注是否轰-20即将完成正式现身。(图/微博)

中时新闻网一篇关于解放军最新隐形轰炸机轰-20的报导,让沉闷已久的大陆军武圈有了新的议题,毕竟这项尖端武器研发的困难度难以想像。

大陆军事有一个特点:保守。所谓保守是指在态度上保守,但在技术方面突飞猛进一点都不保守。例如中国政府于2003年宣布歼-10A成功首飞,但歼-10A早在1998年就已经于南昌机场服役,官宣总是比事实慢了好几拍。2011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盖兹访问中国的第二天,歼-20成功首飞。之前他对美国媒体宣称,中国第五代战机10年内不会出现。

本次珠海航展中,歼-20总设计师杨伟和歼-16总设计师孙聪在记者会表示,年底前大家就会看到轰-20,这是官方关于轰-20最正式的说法,只是大家还搞不清楚轰-20的诸元。在技术方面大家不必质疑,像是发动机、匿踪材质和涂料等等,都是成熟产品,大家最感兴趣的是气动外形。

不可否认,早期解放军技术以抄袭为主,但现在已经过了逆向工程的阶段,开始研制许多新武器,轰-20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轰-20抄袭美国B-2,就太令人失望了。当然,为达到匿踪效果,许多设计相近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B-2尾部呈“M”形,如左图所示;而轰-20尾部则是三角形,如中图所示。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除此之外,轰-20外形气动採用变体尾翼,即在尾部配备两片舵。当舵面放平时,可以充当主翼的一部分,追求隐身最大化。当舵面上下旋转时,可充当水平尾翼(如右图所示,红色虚线是B-2尾部),追求升力的最大化。而当舵面竖起,则又可以充当V型尾翼,追求飞机操控和航向稳定的最大化。

大家的认知,飞行器一旦採用大展弦比飞翼布局就无法超音速飞行,B-2、B-21、或是X-47B、RQ-170都是如此。但是轰-20改成小展弦设计、加上新发动机(据闻是涡扇-15),还是可以超音速飞行,甚至是超音速巡航的。比较麻烦的是变形尾翼,翻起来之后可能增大RCS反射值。

如果轰-20的变体尾翼上翻45o后,在X-Ku波段隐身能力减弱,比水平尾翼的RCS高出约5 dBsm,可见尾翼打开会显着降低了全机RCS特性。

但是轰-20在大部分飞行阶段变体尾翼都是放平的,以保持最低的RCS反射值,匿踪性和B2、B21相同。真正需要变体尾翼竖起的时候,是在起降或在近距离缠斗阶段,此时无需考虑敌方的雷达探测。

隐身性RCS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超音速飞行阶段,飞机的红外特徵将明显高于雷达特徵,竖起变体尾翼,会增加雷达反射面积,但不会致命。真正要关注的,是考虑如何降低飞机的红外反射特徵。

变体尾翼还有第三种状态,即旋转状态,充当水平尾翼,以便在近距离缠斗。这个技术并不难,歼-20的尾翼就是全动式,而轰-20借用许多歼-20技术,照搬过来即可。

轰-20真的来了!按照过去官宣慢好几拍的经验来看,轰-20很可能已经服役、而且很可能已经协同歼-20来过台湾,只是国军不知道而已。(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20 #尾翼 #变体 #技术 #R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