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处理台湾问题时,到案情结束时将首要分子,押解北京审问;如明郑家族、朱一贵、林爽文事件领头人家族,都採取这种办法。
日本人统治台湾时及成立满洲国到侵华阶段,都不停止出版《台湾士绅录》(日治台湾最少十五本)及《中国官绅名鑑》(日治时期中国名人录最少十本)之类人物志专集。主要是了解到中国社会是以家族为主轴的「关系社会」,只要将某重要人物家系摆到「台面」上,这家族人士就贴上政治色彩的标籤,永难改变。
11月5日大陆国台辧表示,对「台独」顽固分子:行政院长苏贞昌、立法院长游锡堃、外交部长吴钊燮3人,进行刑追责。这是向政治人物「贴标签」做法,是清朝及日本人统治台湾及中国地区的做法,其政治和社会意义非常类似。
第一、2005年3月14日人大会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建树实施案例。
第二、海峡两岸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血缘和经贸关系。用贴政治标籤手段,可以阻吓一些政治活动人士,公开声张「台独」。
第三、中国社会讲究沾亲带故人际网络关系,统治者可以「顺藤摸瓜」抖出一大片正反势力结构。
第四、从1956年代廖文毅在东京组成「台湾临时共和国政府」开始,廖以「台湾人开讲」小册子,向国际宣传,说台湾人不是中国人,是「新兴民族」可依照联合国民族自决原则,独立建国。但台湾毕竟是中国人社会,非新兴民族,中国社会关系网络在台湾仍然是「根深柢固」,台独成为外来政治势力的工具、打击中国利器。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