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全过程民主」的概念,2021年7月1日,在中共建党100周年大会上二度提起,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北京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第三次提起这个政治学理上不说罕见、而是从未听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随后,中共党媒和学界开始铺天盖地的阐释和宣传,有人甚至把「全过程民主」堆高至「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的歷史高度。一时之间,所谓「全过程民主」成为定义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定音之锤。
中国也有中国自己的民主?
依据《新华网》的表述,习近平关于「全过程民主」的讲话,是一份「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纲领性文献」,指出「全过程民主」具有鲜明特色和显着优势,包括「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习近平还特别强调,中共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中国「全过程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习近平说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
在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还对西方民主提出了批评:「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虽然习近平忽略了民主制度中「罢免权」的行使,但对民主选举的批评也算直中要害。然而,西方民主的缺陷并不能反证「全过程民主」的优越性。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还指出:「所有重大的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这番话,相当笼统和抽象,既没有解释何谓「民主酝酿」?也没有说明运用什么方法进行科学决策?在一党专政、媒体垄断、网路监控之下,民主是否讲得通?稍懂民主ABC的人可谓不言自明;一言以蔽之,所谓「全过程民主」就是「顺我者过程内,逆我者过程外」;一个通过体制(人大)将自己定为无任期限制的国家领导人,宣称自身的体制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无论如何,难以服眾。
重要的是,所谓中国人熟知的含沙射影、话中有话,习近平提出「全过程民主」的背后动机与言外之意,在于如下两句话:「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意指中国是否民主应由中国人自己来判断,「用单一的尺规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这句话是说世界上的民主制度各有各样。所谓「外部少数人」就是指西方的领袖和政要,所谓「单一尺规」就是指西方民主制度,所以习近平大言指出,西方有西方的民主,中国也不遑多让,中国也有中国的民主。显然,习近平旨在指控西方国家对中国「非民主」的批评与指责,试图举起「中国式民主」来抗衡西方,目的在争夺全球民主价值的话语权。
争夺民主的国际话语权
以工农兵教育出身的习近平,其所阅读的知识材料,不外党教条、毛泽东思想或粗浅的马克思主义,不论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在习近平的口中,少有听闻对西方国家的尊重与称讚,反倒是与俄罗斯、古巴、委内瑞拉、缅甸、北韩、阿富汗等等独裁政权称兄道弟。习近平对「西方」的认识基本上是偏狭的、片面的,其所认识的「西方」依然停留在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的认知框架内,在其所有的文件和讲话中,「西方」一词几乎等同于「霸权」、「帝国主义」、「境外敌对势力」、「资产阶级」、「辱华」……等等,换言之,习近平的思维中,应该鲜少认识西方民主的优越性,但可确认习近平始终认定西方从未对中国友善,换言之,西方(实际上,「西方」这个地理区域已不限于西欧和北美)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敌人。
近年来,中共开始向国际社会推动所谓「中国话语权」,试图塑造一个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话语体系,所谓「话语」(discourse)本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概念,提出「中国话语权」是中国试图「借鑑西方而反制西方」的国际宣传战略。中共体认到,随着经济实力与文化自信的增长,中国的话语权并未同步提升,有关中国话语的生产、建构与传播,依然由西方媒体主导,中国总是处于「失语挨骂」的状态;在国际舆论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时常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正面传播少、负面被夸大的境地;即使随着国力增强,在新兴的国际课题如环境保护、网络规则、公民社会、全球治理、区域安全等,中国也缺乏议题设定的能力。
对于中国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的失语和失利,中国向来归咎于西方社会,包括西方国家官方话语的排挤与打压、西方媒体的歪曲与污蔑、发展中国家的猜疑与不信任,乃至西方文化霸权的宰制。然而,在一个与西方为敌的体制下,如何向西方进行具说服力、感染力与渗透力的话语传播?试问,向西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个人崇拜,西方会买单吗?向西方宣传「党媒姓党」,西方会心向往之吗?反过来说,在「战狼外交」与「外交报復」的一再衝击之下,除了「流氓国家」之外,国际社会向来把中国视为好斗、不友善、不信任、难以合作对话的国家,在这种「敌意形象互动」的状态下,西方国家又何以接纳中国这种「党八股」的话语体系?
「全过程民主」:一个吹破的牛皮
中共推动中国话语权的战略,本身就是一个悖论。首先,国际话语权是依据认同原则而自然成形,而非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宣传;之所以自然形成是因为国际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密切相关,话语权的形成在于获取信任进而收揽世界人心,既非阶级斗争,也非东西对抗。中共经常指控西方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但中共不也是戴着更深色的眼镜看待西方?当这副眼镜充满敌意与对抗之时,中共就无法深入西方社会的歷史与文化脉络,无法进行文化解码和跨际融合,无法掌握国际主流语言和叙事语境,无法贴近西方社会的偏好与口味。如果中共依然以洗脑内部人民的方式试图洗脑西方社会,其效果只是适得其反。
其次,话语权的提升与一国的内政也是息息相关。中共试图积极介入国际话语场域的争夺,摘除西方的有色眼镜,翻转西方媒体扭曲的镜头,还原西方一个真实的中国。然而,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共自身尚且不愿公开透明,乃至对于危机事件或政治抗议採取封锁新闻、掩盖真相、打击异己的作法,一如在「新冠肺炎」爆发于武汉之时,中共压制吹哨人、拖延真相、掩盖疫情等等,那又如何「还原西方一个真实的中国」?所谓「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管子・大匡》),若中共自身都不愿面对自身的真相,西方又如何认识真实的中国?
西方学界向来以「威权民主」、「开明专制」等名词来界定中国的政治体制,这已是相当温和与友善,但显然中共并不喜欢;如今提出的「全过程民主」,不仅在英语辞典中遍寻不着,中文字典也查无此字,政治学教科书更是前所未闻。「全过程民主」若纯属中国制造的政治土产,并为中国人专属专用,外人确实不必指手画脚,但若试图以之对抗西方民主体制,认为藉此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乃至妄称「全过程民主」优于西方民主,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发明,那就是吹破牛皮、自曝其短。换言之,「全过程民主」若是拿来内部洗脑,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若是对外争夺话语权,那就是对中共自身制度软肋的欲盖弥彰,画虎不成反类犬。(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专栏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