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澳洲籍的大学副校长好友传来两个「维基百科」的链结给笔者,讯息上写着:「Mystery of China‘s History resolved?」(中国歷史之谜,解开了吗?)。点入查看后,映入眼帘的是「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中华民国1912–1949),以及「China」(中国)两个条目。
由于蔡英文总统甫于今(110)年双十国庆大典,在她「共识化分歧,团结守台湾」为主题发表的演说中,以1949年以来的72年,做为她论述中华民国的时间轴,因此,在看到「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中华民国1912–1949)的条目时,笔者于第一时间,并未产生太多不解。毕竟,「维基百科」乃是「採开放型的协同合作方式,以自由写作为经、自由编辑为纬」的理念构建而成。
然当转睛至内文,发现该条目系以「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为唯一撰述视角时,就突感明白,何以副校长好友要特别传来该条目与笔者分享。因为,对于外籍人士而言,「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究竟是不是「名『亡』实存」?或系从1949年开始,即已自国际间蒸发?对于世人来说,名列全球前二十大最受欢迎网站的「维基百科」,实是个顺手又关键的索引、认知入口。
至于,蔡总统定义之「1949年后」的「中华民国」,在「维基百科」资料库内的逾5500万个条目里,则是由共同编写者们直接以「Taiwan」(台湾)做为编撰主词。继而在内文中,再以「Republic of China (ROC) commonly known as Taiwan」中华民国(ROC),通称为台湾的句首,做为「Taiwan」(台湾)条目的叙写开头。
至此,读者们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何以「维基百科」,需要如此费事地将中华民国一切为二,再分别以「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中华民国1912–1949),以及「Taiwan」(台湾)做为撰述条目?又为何「名存实也存」的中华民国,不能在同一个条目里,自1912年开始,由编辑者们完整地叙写至今日的中华民国在台湾?我们是不是该仔细地想想,当外籍人士因为「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中华民国1912–1949)的条目,而误以为中华民国已然走入歷史,这对于坚守在台湾的中华民国而言,究竟是危机?还是转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