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习视讯会谈,双方开场表述开放记者摄影,两人都很简短,只用了几百个字词,但清晰勾勒出两人整体格局意识的不同。
首先,身分定位不同。两人谈话内容,确立了各自在国际社会中的身分。拜登认为美中作为两个大国,对于「世界」应具有「责任与担当」,拜登将「美中」两国的身分,趋向G2的国际政治结构思考。
习近平则认为,「美、中」是两大经济体及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彼此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习近平的陈述表明,中国的身分在国际政治领域仅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经济领域上承认自己是第二大经济体,如此而已。
第二,国际秩序规则的运作方式认知不同。拜登认为,美中交往有其标准规范,也就是要恪守同样的规则,这也是美国捍卫的利益与价值观,如确保一个开放的印太地区。
但习近平认为,国际秩序规范应该透过联合国组织加强合作。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并非回归冷战的「极化世界」。美中对话应该相互尊重、合作共处、合作共赢,而不是美国单方所称的利益与价值观,或者仅存于全球性议题的利益交会。
第三,外部与内部政治关切的视角不同。拜登的陈述明确从外部政治(国外)出发,认为全球性议题,美中应该一道努力,这不是给对方施舍恩惠或卖人情,各自(美中)的责任,不单是对各自两国的人民,也要对于世界。
习近平的观点则趋向于内部政治(国内),认为在联合国框架下合作,各自办好国内的事、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在健康稳定的美中关系下,造福两国人民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习近平将国内人民放在国际需求之前,与拜登语言优先顺序有明显差异。
从美中视讯会晤领导人的开场话语里,已经看出美中在「身分定位」、「秩序规则运作」、「内、外政治逻辑起始」三个观念上的根本差异,藉此,可以推敲出在接续下来的闭门谈判,将是艰难的进程,更何况,习近平所要的是「全局性」问题的交流,而不是拜登想凸显领导力的全球性议题而已。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