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项公投中重启核四支持度最低,通过的可能性较不乐观,但蔡政府非核家园政策太过急躁,将为台湾带来极大的缺电与经济和国安风险。核安当然重要,但我们不会为了怕地沉风险而关闭高铁,何况世界各国都为实现减碳目标而纷纷增加核电配比,核准旧核电厂延役,台湾不能反世界潮流而行,期待国人藉此次公投,理性思辨核电的必要性。
以气代煤全是唬弄
蔡政府希望以燃气发电取代核电,但立法院经委会日前讨论减碳议题,中研院欧美所副研究员卢倩仪指出,甲烷的锁热能力很强、寿命很短,减少甲烷对减缓升温有立竿见影的成效,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甲烷减排承诺;燃气发电碳排虽是燃煤的一半,但甲烷排放却是燃煤好几倍,不利于地球升温问题的解决,她指责重压天然气「会带台湾走向死路」,痛批「天然气是净零碳排桥接能源」是化石燃料业者的话术。
我们曾反覆指出,蔡政府重压天然气不但违反控制气候变迁的全球共识,台湾的出口与国际地位都有遭负面衝击的风险。不幸的是,近期多起事件都证明,我们再三提出的风险与问题不但存在,而且更严重。
甫结束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中,各国对减碳明显有更强的焦虑感,因此通过甲烷减排与去煤承诺。正如先前我们再三指出,绿营虽然要增加绿电比重到2成,但是用来取代原本就几近无排放的核电,因此在最佳情况下,台湾火电的比重将达8成;在绿电实际上不可能达成2成情况下,火电可能接近9成。
蔡政府说用「以气代煤」来降低碳排与污染,但这百分之百是唬弄甚至欺骗民眾,一来,正如学者所说,烧天然气还是有碳排,更别提整个开採过程产生的甲烷问题,这些在未来算碳足迹时,都要算在帐上;二来,在电力持续成长情况下,30年后的用电量至少增加8成,换句话说,届时无论是煤电或气电的碳排与污染总量都已远高于现在。蔡政府却把废核增气形容为能源转型、减少碳排,当然这是谎言。
从发电成本看,今年全球天然气价格大涨,预示未来的险境,在需求持续成长带动下,天然气价格看涨,台湾电价上涨压力与波动将更严重。从国家安全看,两岸关系日益紧张,台湾却重压安全存量只有7天左右,百分之百靠进口的天然气,明显是置国安于更脆弱之险境。
碳关税将衝击企业
再从出口与整体经济看,欧盟已决定针对出口到欧盟的高耗能产品收取碳关税,预定后年就上路,依照经济部估计台湾有超过200项产品受影响;这只是第一步,未来对个别企业、产品的碳足迹,各国的减碳成绩,都可能成为课碳关税的依据。依照能源政策,台湾未来火电占比在8到9成,碳排必然严重,企业想减少碳足迹都难,迟早要碰上碳关税,竞争力与出口额都会受衝击。更别提台湾等于把产业与经济的未来重压在半导体,而半导体越是尖端制程就越是耗电,这又是另一种风险。
反核人士反对核四的诸多理由,从「中共轰炸会发生核爆」、拼装车、先进国家都在去核,到核废料无法处理、有断层不安全等,都是似是而非、甚至完全错误的讯息。
全球31个国家、地区,400多座核电反应炉在运作中,另外还有50多座在兴建中,欧美先进国家核电占比都在2到4成左右,法国甚至高达7成左右,可知核电绝非绿营与反核人士口中的极度危险。在减碳优先理念下,核电已渐渐被视为绿电的一种,是有助于减碳的供电方式。也有学者主张「以再生能源取代所有化石燃料」,这个解方「理想性」很高,但现实上台湾发展绿电的条件不佳,以光电而言,台湾土地狭小,光电机装置量有限,而且只能白日供电,配比若过高,夜间将缺电;风电也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夏天是用电高峰,风力反而不给力,再生能源占比能达到2成就不错了。
换句话说,蔡政府的废核能源政策继续下去,对民眾而言必然是空污恶化、健康受损,中南部民眾已有体会,排放增加会伤害出口与经济,民眾要承受经济恶化后果,而必然大涨的电价还是由民眾承担,国安风险就更不在话下。不要被蔡政府话术欺骗,为自己着想,去投票支持核四重启!(系列完)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