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编制比较有关连的,是人员的待遇问题。民国53年前后,一个海军上尉的月薪,约新台币450元左右,空军、陆军上下都差不多。那时有外事连络军官,除月薪外,每月加给800元;空军飞行员,除月薪外,每月加给约1200元。以上都算较高收入的军人。和民间或公务员相比,台大研究所毕业入中央研究院,月薪在1200元以上。
民国56年我到院报到后,除月薪外,硕士级每月加给有3200元,博士级更高些,故其待遇,颇具吸引力。但以后,因为民间企业的蓬勃发展,中科院的待遇,就跟不上了。
因之从民国56年到71年,我共有两次机会主办全院的待遇调整。我一面参照国内各公、民机构的待遇;因为还要和美国本土的公司行号竞争华裔留学生,所以也参照了美国的待遇。原则上,先以美国新科的本科、硕士、博士每月美金待遇1/4为准,折换成新台币后,再参考国内的一般待遇,订出中科院的待遇标准。
大致而言,试行得不错。因多年以来,国内外的科技高手,四海英豪们前来新新埔,落脚佳安村,从没中断。在民国72年左右第二次调薪,我发现,院长的每月加给不过8万余元,加上中将待遇,每月不过12万元左右,和院内一位资深研究员,相差无几。
我又查看工研院院长,中钢、台电、华航等总经理的的待遇,每月多在20至30万元之间甚至以上,于是我把院长的月加给调为24万元(副院长好像是22万),送呈上去定案。好的待遇有助于养廉,中科院的政风,一直不错。后来由国防部派任中科院院长,阅报得知有些院长还出些问题,我真想不到!
前面提到过蒋经国承诺中科院不设政战部,我因此觉得蒋经国不是一般的人,颇有伟大的气质。因为这事证明了一点,蒋经国深切知道,出国留学以后,不会贪图国外优渥的待遇,而愿回国参与中科院的工作,基本上已经是经过考验的爱国行为,还需要一般的政战人员来宣导或监督吗?
政战部的主要任务除宣导和监督外,还是有一些事情,譬如日常生活中的居住、子女教育、康乐或体育活动等。照理说,这看似无关研究工作的生活琐事,还真是要院长或副院长大力关心才是。没有政战部,这些事还是要有人办。其时军中有所谓中山室工作委员会,例由主官出任主任委员,副主官为副主任委员,算是一项不错的补充。
民国56年我回国报到不久,总共才100人左右的中科院,还可开个全员出席的中山室工作会,推选组训组、活动组及互助组各组长人选。我没有参选,却被许多同仁拱选为互助组组长。后来人员增多,多到没有场地开全院的中山室工作会了,改为由院长圈选。我一直被圈选出任互助组组长到民国73年,竟和唐君铂先生出任院长相始终。
这互助组长,是完全无职务加给的义务职,手下也空无一人。既然是单吊一个人,所谓互助,不是变成纯粹帮助他人了呗!这就是孔老夫子的「行仁政」吧。但以后的互助事项,还真和佳安村有些关系,也结识了不少佳安村的士绅君子。
(朱伟岳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本文为龙潭区佳安里里长罗济巧访谈朱伟岳之纪录)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