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不同意核四商转公投的群体提出,核四发电要15年,不能为中南部减少空污的论述,要民眾投下反对票。这代表他们同意核四确实可以减少化石燃料发电,问题只是何时能够实现而已。核能机组可以使用40年、60年、甚至80年,核四厂每年发电200亿度,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0万吨,是目前台湾二氧化碳排放总量3亿吨的6%,核四能够商转将在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达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反对者说核四商转需要15年。核四商转要取得运转执照,需要重新执行系统的试运转,及燃料装填热测试,测试结果必须经过原能会审查通过,台电2018、2020、与2021年内部报告都说1号机商转需2~3年,2号机需5~6年。反对者认为核四的初期安全分析报告与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必须重审。核电厂初期安全分析报告描述电厂设计与施工如何符合法规的要求,核四厂的一号机已经兴建完成,目前已处于测试的状态,再审一次不具实质意义。该报告唯一重大的议题会是防震设计。

核四厂附近陆域与海域地质已有完整的调查报告,目前要做的事情,只有确认位于汽机厂房下方2公里长的S断层是否为活断层,以及澳底外海数条不连接的线型是否有可能连接为90公里的断层,只要少数地质学家能够接受多数地质学家共同认知的理论基础,要确认并不困难,也不需要多久的时间,与其他工作项目可平行进行。

另一个程序是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核四厂是已经存在的设施,兴建当初已依当时的法令通过环境影响评估,不论当时主审的机关是环保署还是原能会,都是具公权力的政府部会。核四是已核定的开发行为持续完成而已,要不要重审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或是缴交环境差异分析报告、甚至不需要任何作为,都是主管机关的权责。

可以想像的是,12月18日第17案核四商转公投案通过后,不同意者会不认输的持续抗争与杯葛,以显微镜检视所有的过程,渲染所有的争议,会见缝插针的抗议,干扰程序的进行。站在第一线的会是反核基本教义派,与靠此议题蹭知名度的无良政客,这些人背后的金主会是核四延迟商转的实质获利者,核四厂的运转可以发电200亿度电,等同于300万吨天然气、750万吨煤,请问核四厂商转的延后,燃料的採购会有多大的商业利益。

媒体报导,着名世界环境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创始人之一的派翠克•摩尔博士(Patrick Albert Moore)最近出版一本新书《末日论的环境主义》(Fake Invisible Catastrophes and Threats of Doom Kindle Edition),批评环保主义者愈来愈不切实际,他们所建构的非核家园主张,其实就是「庞氏骗局」的操作法。

所谓庞氏骗局是指「在没有创造利润的情况下,用新投资者的资金,向早期投资者支付收益」的金融诈骗。他说:「左派政府和公民团体总以环保为藉口,要求国民使用昂贵的再生能源,这根本就是把环境当成政治,甚至敛财的工具。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这个过程不用核电,只用可再生能源来执行,这是不切实际的妄想。因为只有核电厂和化石燃料才能提供基载发电,要是都不使用,就无法维持稳定的电力供应。」

执政党错误的能源政策,又错失藉着2018年6:4同意以核养绿公投的机会,顺应民意重启核四,与规划核二与核三厂的执照更新,台湾的电力系统已陷入泥沼,未来数年可调控发电机组的装置容量几乎不变,若规划中的燃气机组与天然气接收站都能如期完工,2025年12月可调控发电机组的装置容量只比今年6月多7万瓩。今年5月13日与17日都因备转容量不足发生分区停电的事,未来数年某夏天晚上会发生分区停电的事已是必然。政府能做的权宜措施只有继续使用原来预定退役的兴达电厂4部与麦寮3部高污染低效率的燃煤机组,不但牺牲南部居民的肺,还将大把的钞票塞进台塑的口袋。核四厂早一天商转,台湾可以早一天脱离泥沼。

12月18日四个公投案,对台湾未来影响最大与最长远的是第17案核四商转公投,请大家务必出门投同意票。我们要让反核基本教义派知道,民眾对核能的认知与他们不一样,让那些以自身政治利益为考量的无良政客知道反对核能的代价。

(作者为以核养绿公头共同发起人、清华大学原子科学院院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核四厂 #核四商转 #核四 #发电 #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