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和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理想主义跟现实主义两大学派。和平研究的议题也逐渐在台湾成为「显学」。当然,这与台海近几年来的两岸关系愈趋凶险有关。不过,民进党政府似乎不以为意,甚至认为抱紧美国就能保障台海的安全,这难道是对的战略吗?

关于和平的研究,理想主义(与自由主义),虽然相信「人性上有与天俱来的暴力本质」,但是若有适当的自由和管制混合机制,就能维持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互动。理想主义所坚信的概念,比较能够解释,为何在马政府时代,两岸即便属于「敌对状态」,但是在签署贸易协定(如: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简称ECFA),展开双边互惠的贸易伙伴关系时,两岸的互动是务实的,也确实维持了「和平发展」的状态。

反观主张现实主义的学者则认为,和平只存在于「胜利者这一方」。换言之,如果要达到永久的和平,可能必须透过「战争」方能得到和平。这一看法,可以在20世纪,全球经歷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得到证实。欧美各国在经歷两次劳民伤财、死伤惨重的世界大战后,终于意识到和平的宝贵,也才因此协议成立国联、联合国及其他跨国的组织,试图透过外交途径、全球治理等方式解决国际上的衝突。

虽然在二次战后,截至目前为止,全球的确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但是在世界各地仍发生各式各样的代理型战争(proxy war),此即是各国用「第三者」来代替自己打仗的代理战争型态,如利比亚与阿富汗的内战。虽然各国没有在自己的领土主动发动战争,但是在他国领土上,仍不断发生「战争」与「和平」的规律性循环;当然,这也给主张「和平是战争和下一个战争之间的缝隙」的现实主义学者,对于目前的国际局势,有更实证性的解释空间。

若我们依循现实主义对于和平议题所主张的思维去思考,目前各国在中东的代理战争似乎已「告一个段落」。而下一个依照现实主义所主张的规律,可能再起的代理战争地点,台湾海峡或南海区域是其中之一或之二,这对于台湾来说,绝对是一个严重的警讯。

台湾在中美两国角力的风口之下,若想能积极保住自身的国家安全,笔者认为应该朝向自由主义(Liberalism)所主张的,尽量找寻适当的管理和管制措施,来避免两强在我国或附近海域发起威胁和平的代理型战争。所以,与对岸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与管道、与美国签署贸易协定,是当前民进党政府,应该努力积极採取的措施。

但我们只看到民进党政府为了即将到来的公投,从上到下在全台宣讲,告诉人民,进口莱猪是让美国保障台湾唯一的选择?这难道便是真的?民进党政府敢不敢拍胸脯保证,进口莱猪就能保证台美签署双边贸易协议?进口莱猪就能保证台海发生战争时,美国会出兵协防台湾?如果民进党政府做不到,那我们为何要平白牺牲人民的食品安全?

日前美国拜登政府邀请我国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参加线上民主峰会为例,就在唐凤发表讲话时,美国突然将他的预录画面切掉,只留下音檔。事后只声称,是因为「萤幕分享的混乱导致画面被切断」,这么巧合的事会发生在不该出错的时间点?让人不禁联想,有没有可能是,美国不愿意唐凤所提供的地图画面中,把台湾与中国标成两种不同顏色,可能会引发中共过多的联想,才紧急切除画面?而事后为了让台湾相信美台之间的信赖关系,才发出声明声称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表示台美关系依旧稳固。从此事件证明,台美关系的稳固与否,仅仅是单方面掌握在美国手中,台方只能附和,实际上一点也说不上话。这样「不平衡」的外交状态,对我国来说真的是非常悲哀及危险。

因此,我国在两岸关系上若要维持和平安全,应该採取更积极的态度。不仅要与美国谈判,告知美方我国的底线;也要突破现状,想办法与中共建立各种沟通管道。不是美国要我们进口莱猪,我们就进口;美国想把画面切割,在没有经过我方同意下,就径自切割。我国政府的软弱行为,只会让美国的主事者认为维持和平的方法就是「胜利者的和平」,因此美国可以在成为中美竞争的胜利者的过程当中,对台湾予取予求。

既然和平研究已逐渐受到重视,加上现实上台湾内部也感受到台海紧张的局势。因此,拜托民进党政府,多一点关心人民安危,少一点网军欺民,多想一下台海和平的目标如何达成,这难道不是坐领高薪的政府官员的基本职责吗?不把国家及人民安危放在施政核心的政府,是不会获得民心的!

(作者为台北市立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美国 #和平 #战争 #民进党政府 #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