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5月20日迄今,解放军已多次且连续侵扰台湾的西南防空识别区或逾越台海中线。我国从去年9月17日起,在官网「即时军事动态」专区发布中国军机动态,特别在今年下半后,解放军军机几乎每日侵扰台湾,更在今年10月4日派遣高达56架解放军机扰台,而且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所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久。
美国国防部对此表示,「我们对台湾的承诺坚若磐石,且有助维护台海与区域内和平」。澳洲政府也表示,「反对中国以威胁、武力或胁迫方式侵扰台湾」。的确,解放军军机扰台的确可以收到心理恫吓的效果,从影响台湾股市到选举,或政治人物的政治语言,也可以协助训练解放军的飞行员熟悉台海空域并测试台湾的安全防御。但问题在于,为何台湾民眾对于解放军军机扰台越来越无感?
消耗战、疲痹战与边际报酬递减
战略作为仅受限于想像力、协调与技术,国家的战略决策者会不断利用技术改善战略作为。古典战略包括歼灭战、消耗战、焦土战、封锁、游击战、欺骗或佯攻等模式,疲痹战与心理战则是当代常见的战略模式之一。
疲痹战旨在逐渐削弱对手意志或抵抗手段的战略。这种方式在于求一种间接的目标,使用军事力量削弱对手具有战斗能力的事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波斯湾战争的「震撼与震慑」,美国空军的战斗理念转变成为不直接打击对手的作战部队,而是摧毁对手的工业基础、指管通情与后勤能力。或俄罗斯先前对于乌克兰採行的混合战争模式,包括对对手进行心理战、麻痹对手的作战意志、削弱政治权力基础或透过经济手段使其国内经济陷入困境。
消耗战与疲痹战则成为更为常见的军事策略。消耗战意味着降低对手的作战能力,而疲痹战意味着削弱对手这么做意愿。两种战略可能代表着长期对抗,可能给资源有限的国家的民眾与经济形成沈重的负担。
长时间的消耗战与疲痹战可能带来报酬递减。边际报酬递减是一种经济理论,它指出,一旦达到最佳生产水平,增加该生产变量将导致越来越小的产出。军事状况也是如此,超过某一临界点之后,国家所实施之消耗战或疲痹战将产生边际效用递减情况。
解放军为何要展示武力?
在中国的国内层面,习近平所强调的「中国梦」,实际上也包含「强军梦」,也就是让解放军在2035年成为现代化的解放军,并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一流」的军队。许多台湾民眾认为解放军军机扰台是一种武力展现(show of force)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政治上的心理压力,而非实际上全面入侵的准备。例如,10月1日到10月4日,解放军共计近150架飞机扰台,但当10月5日国民党党主席就职后到10月9日,仅派出1架运-8反潜机进入台湾的西南防空识别区,很难被认为没有政治目的。
然而,这些军机扰台的演训却凸显解放军正在积极准备在必要之际,以军事手段夺取台湾。当前虽不见得意味着战争迫在眉睫,或意味着中国有能力入侵台湾,或能有效封锁台湾周边海空域,可不顾虑到美国或日本可能介入。但却凸显解放军可能克服渡海作战的挑战,符合习近平的强军思路,也就是将重点置于改造部队与组织结构、推动联合作战以及开发与採购新型武器装备。
现在两岸的风险虽不若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但解放军的军机几乎每日飞往台湾的周边空域,有些时候可能在同一天扰台多次。数十年下来解放军认为积极防御的原则并不排除攻击,而「先发制人」的打击一直是解放军军事文化的准则,更是积极防御的最佳形式。解放军应已认为,不断的军机绕台之压力可以约束台湾政府,同时可以藉这议题与美国与日本进行谈判。
在中国以军机扰台的方式对于台湾施压的同时,台北与北京之间并无直接沟通管道。这样的状况对于台海双边已是危险的信号,双方的误解或误判可能导致衝突的升级甚至战争的发生。
军机扰台的边际效用递减
解放军空军每日在台湾西南防空识别区「打卡」几乎已成为例行性公事。这种空军演训的展现军力,再结合媒体传播,可能达成威胁与恫吓的相乘效果。解放军军机扰台的同时,解放军又进行两栖登陆演习、增加解放军海军的巡戈、网路攻击与外交孤立的行为,但是过度的军机扰台,却已出现如前所述的边际效用递减情况,台湾民眾已逐渐熟悉中国的意图与军事演习的模式,反倒让台湾民眾增加对于中国的厌恶程度,这部分可从陆委会每月的民调报告可见端倪。今年11月18日陆委会的民调显示,有高达88%民眾不认同近期中国军机大规模且频繁在台湾周边活动,企图以武力威胁台湾。
中国的边缘战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全世界重视台湾的存在,另一方面也使得「抗中保台」成为近来台湾面临选举时常用的口号。而且,过去70余年以来台湾民眾已经习于面对此种低强度的军事威胁,使得军机扰台的边际效用递减。
有些时候,政治领导者的边际效用可能与一般民眾的边际效用的认知有所不同。在战略上,边际效用递减的状况下,不断的军机扰台已更让台湾民眾进一步熟悉中国的战术与战略作为外,也让美国重新思考台美间深化国防合作的可能性,并让许多国家也不断声援台湾。
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于7月1日的民调也指出,在17个先进经济体当中,对中国抱持负面看法平均为69%,与此同时,美国的民主高峰会议也邀请政委唐凤,参与名为「对抗数位威权主义及肯定民主价值」讨论的与谈人。
解放军军机扰台之作为,可能认为「刚好」之防御不能阻止潜在的竞争对手,需要「进一步」採行较多作为来获得较多的报酬,或可以较小之胜率转化为不可挑战之优势。但是,解放军超过「临界点」之作为,却让美国增加对于台湾的高层访问、涵盖无人机的新军售、取消对官方接触的限制以及增加济和外交关系的承诺,这些发展趋势似乎让北京日益担忧美国是否将修正原本的一个中国政策。
而当军机扰台之作为无法达到原本的效用时,中国方面态度似有转变。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海峡论坛的意义也成为「论坛继续办、汪洋亲自出席」以及明年继续实施两岸《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适足以说明中国方面态度似乎有所转变,解放军军机扰台之举措或不具有针对性,或可成为来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机会。
(作者为实践大学会计暨税务学系副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