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总统学位与论文真偽争议,已严重衝击政府的威信与权力正当性,但四项公投投票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再次显示台湾的短板在南部。这个问题已存在多年,但国民党拿不出办法,民间力量也很有限,民进党南部板块会越来越硬。
大陆高层于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定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2016年以来台湾变局所牵动的台海情势与中美关系,主要是台湾内部因素使然。习拜会后的台美关系已经大体回到原本路线,然而岛内情势丕变,已使大陆促统的决心与脚步更加坚定。
以二战后的世代而言,1940-1960年代的战后婴儿潮,成长于倒丁字型传统社会,1960到1980年代出生则属金字塔型现代社会,1980-2000年代的新人类,则成长于台湾内部解严与外部开放下,使台湾从现代社会转型为多中心治理的后现代社会。
然而,在此期间,由于两岸政策自我设限,未能向外开创引入活水之下,北台湾的繁荣进步几乎是以磁吸南台湾为代价(附图),所形成的经社结构与政治版块则亦随之质变。加上教改课纲刻意造成的世代偏差,不只制约台湾自身发展,已经牵动台美关系乃至两岸全球。
绿军深耕、蓝军放弃、大陆忽略之下,南台基层不分年龄,几乎普遍知识贫穷,与市场脱节,仍停留在传统原初的发展阶段,此即图左所示的扁平结构与懵懂个体,而在外观表面上,却又与图右的型态近似感觉良好。而自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蓝绿两党皆已逐渐定型并可定性。
绿军一贯标榜诉求的理念价值大约相当图右的2,然而由其长期执政的南台湾来看,其实稳定的社会结构却是在图左的3与4。反观蓝军,则是一贯游走于党内传统封建的3,与外部企业台商的1之间,不接4的基层地气,缺乏2的愿景论述。长期停滞的高屏地区大致相当拉丁美洲,民情纯朴表象平和,然而已经成为制约两岸大局的关键症结。
原本应由台湾自身拨乱反正的机会与可能,已于2008年与2018年先后错过。然而倘若转念解读解放思想,台湾实可视为先行先试的微型中国,成功与不成功的发展经验,对于整个中国毋寧十分贴切重要。眼前较不成功的台湾民主,固然形成制约牵绊,然而也应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即是提供大陆决策层级社会精英参照,可以作为发展前行的前车之鑑;其次,则是让三中一青基层民意的支持者上台主政,有助缓解深层矛盾继续积累;再次,则是在陆长台消之下,有效缩短了两岸差距而利于融合同好。遗留的课题则是台湾问题要如何处理。
两岸融合原系庞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然若皆能达至图右的2,自然较能水到渠成。台湾在CSR与ESG等诉求进阶社会的管理操作已然铺开,同理之下民间方式结合网路媒体已可作为。2021年11月13日的「两岸如何协同共好」视讯会议已顺利举办,初衷秉持两岸共同积极探索,聚焦民生宽泛议题,努力寻求明天更好的庶民角度与平实态度,希望争取两岸双赢避免两岸双输。既然可行就将继续办理,欢迎各界同道共襄盛举。(作者为孙文南院院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