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去年採购天然气,因「配合政策」自行吸收天然气国际採购价格的涨幅,亏损超过700亿元,如果今年继续冻涨,预估亏损将超过千亿元。在全球性「绿色通膨」席卷下,天然气价格将持续上涨,冻涨政策既错误又难以延续,更会造成浪费与不公平的后遗症,政府应及早改弦易辙,放弃冻涨政策。
补贴冻涨 隐藏高昂代价
中油去年亏损达434亿元,相较过去几年算是严重亏损;其中天然气亏损达749亿,因政策因素而吸收的成本超过千亿元。如果中油今年还是无法反映国际油气价格的上涨,预估今年亏损可能超过千亿元。
细看中油去年营收,就可了解亏损严重的主因是「配合政策冻涨」;以项目来看,去年中油的油品事业大赚443亿、石化获利52亿元,但最终还是严重亏损,主因就是不但所有盈余被天然气的亏损「吃掉」,甚至还大幅倒贴。去年上半年中油天然气亏损约百余亿元,整体营收则犹有150亿元盈余,但下半年全球天然气价格大涨后,亏损不断扩大终而产生鉅额亏损。
国营事业「政策冻涨」的案例不仅中油,台电也以冻涨方式执行补贴政策。台电成本早已超过电价,但歷次电价费率审议会的决议都是「冻涨」,表面理由是为民眾着想,真正理由则是为「顾选票」,不愿电价上涨造成民意对废核政策的反弹,说穿了还是政治利益的考量。台电的亏损可以用电价稳定基金挹注,2019年亏损200多亿元,就用基金挹注400多亿元美化帐面,台电虽然因此「转亏为盈」,但基金只剩下22亿元。
去年台电预估获利可达400亿元左右,主要是上半年用电量增加、燃料成本降低;但下半年国际能源价格暴涨,盈余逐月减少,今年起将出现亏损。以蔡政府的施政惯性,相信届时又将政策冻涨,由台电吸收亏损。
表面上看,由国营事业吸收亏损,让价格冻涨,避免让用电、用油与用天然气的民眾增加负担,企业与小商家也因而降低成本,整体物价又不会上涨,俨然全国受惠,岂曰不宜?
不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政府补贴冻涨的隐藏成本与代价高昂。原本涨价会让使用者减少用量,以民眾而言,是节电节油;以企业而言,是有动机寻找或更换资源效率高的设备,但政府补贴与冻涨使价格讯号失灵,因而造成浪费。再来是资源的扭曲错置,价格上涨本可淘汰经营效率低的业者,但人为压低价格让其能继续生存,造成资源的错置。
衍生社会不公 拖垮财政
更严重的是,补贴政策中隐藏的社会不公平。补贴油、电、气是一种「齐头式平等」的补贴,即所有人每个单位用量的补贴都相同,因此,使用量越多者得到的补贴越大。以一般民眾而言,一定是有钱人用电用油多于穷人;以企业言,大企业用电必多于中小企业;因此冻涨结果是:穷人补贴富人、中小企业补助大企业,完全违反公平正义原则的逆向所得重分配。
以极端的案例看,台积电一家企业用电就占全台5%,岂不是全台企业、民眾都变相补贴台积电?全球竞争力爆棚的台积电又岂有补贴之需要?长期来看,如果国际能源价格呈现走高的趋势,政府财政最后必然无力负担:中油今年可能因此亏损超过千亿元,恐怕到时就要把1300亿元的资本额吃掉了。民进党当记得陈水扁主政时的冻涨政策,让中油、台电公司累积数千亿元亏损的教训,更别提国外许多政府长期补贴、最后拖垮财政的案例了。
欧盟发出「绿色通膨」来袭的警告,即指为了因应气候变迁、全球暖化与减碳的各项政策,造成能源价格飙涨带来的通膨危机。这些措施不论短期是否放松,长期而言必然持续,天然气价格长期看涨。在此趋势下,冻涨政策的成本会越来越高,终而难以维繫。国内油、电早已建立价格调整公式与机制,蔡政府应尊重制度,放手让油、电、气售价反映成本。
与此同时,蔡政府也该想想,如果天然气价格长期走高,大幅押注在天然气与绿电的能源政策是否应该调整?否则,未来势必面临电价高涨、电力供应不稳定的双重困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