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距离回大陆还有40天。

这些日子,陆陆续续有朋友开始询问我的归期。

嗯,听说很多朋友暑假都留在寧波,那我就放心了。

该约逛街的逛街,约旅游的约旅游,约KTV的约KTV,约拍的约拍,约饭的约饭。

02

还记得刚到台湾的时候,心里想着:哇,我们要在这儿待一个学期!这得过得多慢啊!甚至隔壁寝室的小姐姐还把她男朋友的备注改成了倒数日,以至于我每次看到都以为她在和不同的人聊天。

2月的高雄就已经有二十多度了,虽然晚上还是很冷,但是白天必须涂SPF50的防晒霜。

义守大学是一所综合大学,建筑偏欧式,寝室明文规定不可以在阳台晾晒衣物,只能统一放到每层楼安装的烘乾机里。

刚到台湾的我们十分不理解这样的生活方式,毕竟在大陆我们都习惯了自然晾乾。

不过由于一层楼只有一个烘乾机,所以姑娘们经常会因为这个发生争执。

嗯,果然,我还是怀念把衣服挂阳台的日子。

03

在台湾的学校,教师们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现代诗欣赏与创作的老师曾说,其实每个学生来到大学学的都不是专业。

我好奇这般独到的言论。

不觉提问:那什么是专业呢?

「专业是你进入到某一个领域,工作十几年,反覆从事同一件事,那才叫专业。」

来到大学的每一个人,应该要学会的是思考,应该完善的是理念,应该培养的是健全的人格。

「你应该学会开口说,不管那是对的还是错的。」

和学姐报了一门西方思想史的课,很自信地以为用中文系学过的知识应付一下就行了,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一门哲学课。

到现在我们都还在为期末的「电车难题」忙得焦头烂额。

可是老师更强调我们说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他要的不是Google上可以查到的资料,他要的是我们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正确的也好,错误的也罢。

都是生命中的宝贵经歷。

台湾追求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非黑即白,而是你对这件事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

台湾的教育更有勇气直面社会上许多存在禁忌感的现象。比如边缘女性。

有一段时间我负能量爆炸。

朋友都劝我歇一歇,把关于女性议题方面的作业暂停。

或许这门课存在着太多的禁忌,接触久了真的会让人怀疑人生,可是就像许伊纹对刘怡婷说的那样:「你可以选择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从没有小女孩被强暴,假装世界上没有精神上的癌,假装这个世界上只有马克龙、手冲咖啡和进口文具。但你也可以选择经歷并牢记她们所有的思想、思绪、情感、感觉、记忆与幻想,紧紧拥抱着她们的痛苦,然后,替她们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

这些话给了我答案。

为什么要像一个受虐狂一样坚持着把女性议题做下去?

因为我更希望,在经歷了思想和精神上的痛苦后,我们可以代替她们更好地活着。

04

最后。

离回去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也打算慢慢整理一下思绪把这么多天的游学经歷整理成一篇篇的文章。

不管如何,我都觉得这一趟行程,没有浪费。

它注定会成为我心海中最璀璨的岛屿,无论过去、现在、未来,至死不离,熠熠生辉。(陈科颖/交换生)

(本文来源:两岸青年公眾号)

【徵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徵文」栏目,徵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歷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眾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

#台湾 #一个 #专业 #应该 #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