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歷过世界的多极化,也希望世界继续多极化,但当今世界既有可能以两极化取代单极化,也可能出现中美俄三极化,但也不能排除非极化或称无极化,而非极化的表现形态很有可能是聚合化。

世界的极化与非极化

无共识的极化。随着中国高速发展、实力剧增、地位提高,关于中美两极世界的提法、说法及论述几乎铺天盖地,而中国依然表示要推动世界的多极化。无论是两极化,还是多极化,中美两国都在其中,两者应该区别不大。然而,美国官方却认为区别很大,在前者中,中国地位太高;在后者里,美国地位太低,美国当然不喜欢这两种力量结构。它不要多极化,更不接受与中国平起平坐的两极化,更想要单极化。不过,单极化世界正在成为过去,世界多极化既没有消失,也没有定型,包括俄罗斯、欧盟甚至日本在内的重要力量都不能被排除在外。所以,对世界的极化,其实各方是没有共识的,也不存在一种压倒其他认知的极化学说和立场。

非极化与聚合化。既然在世界的极化问题上没有共识,是不是可以说世界是从过去的极化如多极化变成非极化了呢,难道世界扁平化了吗?由于大国和超级大国的存在,以及截然对立的意识形态的作用,人们不太相信世界无极、不在极化,似乎不太习惯世界非极化。笔者认为,世界可以不是极化的,也可以是极化的,这取决于人们对世界力量发展和分布的认知方式。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客观情况,就不难发现,取代极化的是力量的某种聚合化。

聚合化也可以直观地称为板块化,即全球地缘政治分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陆半球与海半球。一个基本依据是,随着英国脱欧、美国从海湾收缩、美军撤出阿富汗,以及北约东扩的实际流产,美国主导的西方力量基本上从亚欧大陆退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海洋战略。美国传统的两洋战略也变成了新两洋,即大西洋-太平洋被印度洋-太平洋所取代。即使是美国及西方的新海洋战略,其重心也从北大西洋转移到了南太平洋。不然,英法德的军舰为何要不远万里开到南海来?三国联盟、菱形四边、五眼观海,不都是其表现吗?

这种聚合化是两大阵营的表现和新冷战的预兆吗?现在还不能断定,除非潜在的两大阵营一定要通过结盟和对峙,重蹈冷战的覆辙。笔者相信,冷战的破坏之严重、代价之高昂、教训之深刻,一定会对决策者们有提醒和阻拦作用。后冷战的政治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也告诫决策者们,新冷战打不得,基本上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近乎两败俱伤。所以,力量的聚合化不一定意味着形成对垒格局,导致新冷战。

美国宣导的世界三极化

念念不忘俄罗斯。最近美国政府高官提出,应推动世界的中美俄三极化,甚至暗示可以搞个新《雅尔达协定》,重新划定大国势力范围。这令人意外,但也并不让人惊讶,因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持续打压俄罗斯三十年了,不应该希望俄罗斯继续做世界的一极。但考虑到俄罗斯的客观情况,尤其是其地缘条件和军事实力,无视俄罗斯全球地位是违反常识的。所以,美国的这个政治举动很值得玩味。

并不单纯的动机。美国为什么突然热衷于构建中美俄三极化世界呢?笔者以为,美国有深层战略考虑。第一,同等重视中俄两大力量,中国综合实力第二,远超俄罗斯,但俄军事实力第二,领先于中国。第二,以中国为首要对手,则须对俄克制些,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是正常、务实和明智的。第三,防止中俄走得更近,尤其要阻止中俄由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升级为正式的军事同盟。第四,美国全球战略还在调整中,其重心从海湾和黑海向东转移到台海和南海,并计画长期在印太特别是西南太平洋围堵中国。为此,美国希望俄罗斯的力量不向西南太平洋移动,最好待在原地,也不要太关注东海、台海、南海乃至印度洋。

中俄力量的聚合联动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在笔者看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意涵与资源都很丰富。1.中俄是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意义上的友好互助邻居;2.中俄关系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更重要的是基于互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准则;3.中俄基于和平发展的经济互补互助互惠、利于人民、颇具潜力;4.在军事安全领域,中俄让对方感到安全并对亚洲的安全负责;5.中俄不结盟,但在国际政治和秩序中是大国协调的典范,这种大国协调本应包括美国等大国的;6.中俄带动相关行为体共同塑造新亚欧大陆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板块,而非传统势力范围;7.中俄对世界战略稳定负有责任、有所努力、有正面影响,在这方面美国迟到了;8.上述情况基本上决定了中俄不猜疑、不分立、不对立的大国关系,不以两极的身分相处,故不存在纯粹的中美俄三极化的主观与客观可能性,这意味着全球力量动态要求改变对世界政治的思考框架。

中俄对世界的影响。作为两个大国,中俄都对世界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中国的影响;第二,俄罗斯的影响;第三,中俄相互的影响;第四,中俄的共同影响。中国的影响主要是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其次是外交影响和文化影响。俄罗斯的影响主要是政治影响和军事影响,其次是外交影响和文化影响。中俄相互影响主要是中俄互为好邻居、协作者、支持者,这对双方的生存、发展和繁荣,对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几乎难以想像没有这一关系对两国会有多大负面作用。中俄的共同影响不仅是亚欧大陆范围的地缘概念,也是全球性的政治概念,包括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俄印外长会议机制等在内,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极化不敌聚合化

美国的离间企图。远的不说,仅冷战的教训对俄罗斯和中国都很深刻,即使是过去三十年的后冷战经歷也充分表明,美国在遏制强大对手方面,是不达目的绝不干休的,这个目的就是消灭异己,独霸天下,消灭不了,也要削弱之。因此,美国的世界三极化建议,明显暗藏着离间分化中俄,防止两国紧密联合并走上正式结盟道路之目的。对此,真正明白的政治家、外交家、观察家是不会看不透的,中俄两国也断不会受其蛊惑。

中俄联合的动因。中俄联合不能简单地从实用主义视角看,而须在合理、客观的多维架构中看。第一,地缘战略的动力是中俄联合的最大动因。两国共有漫长边界、背靠背的安全需求、广袤的领土幅员以及眾多邻国,构成了亚欧大陆两大支柱,合则两利,分则不利,斗则俱伤。两国的团结联合基本决定了亚欧大陆整体的和平稳定,外部力量很难轻松撼动。第二,地缘经济的动力是中俄联合的重要基础性动因。中国经济力强、资金充裕、人力充沛,俄罗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能源尤多,双方经济互补性强,交通便利,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第三,世界政治的动力是中俄联合的合理动因。这包括两国在维护全球和平与战略稳定,在联合国共担责任、通力合作,在东西力量互动的取向、国际体制的改进和国际秩序的维护等方面的协调合作。第四,世界文化的动力是中俄联合的文化动因。中俄都身为有独特文明的大国,都主张文明平等、文明互鉴、文明繁荣,这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共存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不认为世界两极化是必然的趋势,也不接受世界单极化,而对世界三极化则持怀疑态度。基于对全球力量变动的观察,基本上认为,世界可能走向无极化,代替极化的是力量的聚合化,其地缘政治上的表现是板块化。但力量的聚合化和板块化并不会完全复制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对峙和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模式和态势,而是可能呈现一种全新的模式和态势。

(作者为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极化 #中俄 #美国 #影响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