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台湾文化协会成立一百年纪念,许多活动追念其文化启蒙的意义。但很少人知道,文化协会最后的左右分裂、互相攻讦、遭到逮捕、取缔、解散,结果都在日本总督府的算计之中。
1945年日本结束殖民统治后,曾陆续公布了一批机密资料。其中对1920年代,风起云涌的台湾社会运动的打击,最是让人惊心动魄。
简言之,总督府的特务机构曾拟定对付台湾社会运动团体的办法:第一,一分为二,加以分化。打击激进派,扶植稳健派;打击文协左派,扶植文协右派(即台湾民眾党);取缔左派活动,容许右派活动。这就造成二者互相猜忌,民眾党被骂成帝国走狗,双方失去合作基础。
第二,取缔左派,让其干部入狱或流亡,至其消亡后再来取缔右派。当左派消灭,温和的右派已寒蝉效应,自动瓦解了。
对付农民组合也一样。总之,以二分法将所有团体切割,打击完一批之后,再将现存团体分为激进稳健,继续分化打击。最后所有团体零细化,就消灭了。
以「今之视昔」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着狠棋。日据时代,从文化协会到农组,都被分化打击,最后在暴力国家机器的镇压下消灭。以「昔之视今」,观察今天的局势,有没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既视感?
民进党对敢于反抗的团体,一律以镇压处理。媒体中反对声量最大的中天电视新闻台,被取消执照。其他媒体,不是被收买,便是在寒蝉效应下纷纷自动噤声,甚至成为权力的传声筒。
政治上,反抗民进党声量最大的韩国瑜被罢免,其他县市长就变得不敢大声反抗了。在疫情下,为了拯救老百姓而愿意倾力相救,购买疫苗的郭台铭被压了下去,慈济本乎慈悲心要购买疫苗也被技术拖延,整个疫情指挥中心变成高端公司的护航机构。直到台积电出面,民进党高层才被迫同意。当时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说「妈祖婆要救人,还要等慈禧太后点头」。事实就是如此。权力的傲慢,执政的无情,在在显示无遗。
经此一阵折腾,慈善团体的异议之声也消失了。看看今天的慈善团体,那一个再敢对疫情政策发出过批评?民间的批评逐渐无声,谁能奈何?
民间于是期待于在野的国民党。然而,恰恰是国民党已经面临裂解的危机。一如日本殖民政府对付异议分子的手段,国民党内有声望的人已开始面临司法的追杀。杀过了顏家,现在对准云林张家、宜兰县长、台中市长,一个一个来。然而,我们有看到国民党召集团结起来,一起来应付危机吗?秃子被打挂之后,汉子沉默,燕子无声,当年的号召还有作用吗?
事实上,不仅是国民党,民眾党也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一如前面说的,「一分为二,打击激进派,扶植稳健派」,等到激进派都垮了,稳健派已成为少数,大约不必打就自己垮了。当国民党垮了,民眾党会接收到好处吗?那些愤怒的民意会流向民眾党吗?别做梦了。日本时代的文化协会早已证明,当激进的左派垮了,民眾党也成为歷史的灰烬。歷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眼前的局势是,民进党已经全面动员,以举国的国家机器,包括行政、司法、立法、监察、宣传媒体、地方派系等等,全面为2022县市长选举动员起来。一些现任的国民党县市首长,已面临司法的追杀。别说不是追杀,不然为什么不去办一办民进党的县市长?
司法变东厂,渐渐成为现实。所谓司法改革,不过是把司法变东厂,那些台大法律系的毕业生,会不会惭愧呢?他们要怎么看待这些台大毕业从政的学长姐呢?
台湾的在野政党其实已经在国家机器的巨掌镇压下,面临亡党危机。可是,一旦要谈起合作,各路人马就改不了旧习气,要先排位置、让辈份,于是合作就破局了。然后,一如日据时期的故事,等待消灭。
我不想危言耸听。不过,证诸于歷史,再看看民进党追杀的狠劲,这样的日子也不会太远。在野政党如果不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在野联盟,一起抵抗这独裁的寒冬,就等着一个个被消灭吧!(作者为作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