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导立陶宛为化解与中国的纷争,有意要求台湾将「台湾代表处」中文名称改为「台湾人民代表处」。由于英文用词原本就是「Taiwanese 」,改中文是幅度最小的变动。虽再传出「消息不实」的说法,但合理推论是立陶宛正在权衡利弊而不是空穴来风,更名仍有可能。果真如此,受挫的将不只是我外交士气,更是美国霸权衰落的象徵。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便是最低幅度的改名,也表示立陶宛向中国让步。权力就是能让对方做不想做的事;立陶宛在美国支持下仍不得不在「台湾代表处」议题上向中国让步,即意味着美国影响力输给中国。这对美国霸权的消长并非小事。
深入观察立陶宛成立「台湾代表处」事件的脉络,可理解此一看似微小事件已发展成为美、中霸权角力的针尖,双方不断增加筹码。中国对立陶宛的经济制裁扩及所有立陶宛制造的供应链,而不仅是出口商品,使得许多德、法大厂都受影响。
超比例原则的强力施压,就是要迫使立陶宛认错。美国有意将「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的传闻甚嚣尘上,支持立陶宛成立「台湾代表处」颇有作为测试中国反应试金石的意味。立陶宛外长在第一时间赴美国求援,而不是向欧洲大国的德、法,即表明意志对抗的真正两造是美、中。欧盟对立陶宛的支持口惠而实不至,则印证欧洲真正的立场是袖手旁观。
立陶宛已成为美、中意志激烈对抗的战场。美国知道输不得,将动员盟友提供立陶宛更多支持,台湾12亿美元融资与收购立陶宛兰姆酒正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这些「救急不救穷」的举措要抵销中国施压的力度并不乐观。经济受挫的立陶宛人是否会埋怨台湾,台湾配合美国操作「台湾代表处」议题是否得不偿失,需要进一步观察。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