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政治归政治,体育归体育」,但政治人物为了政治利益总是忍不住想操弄一下。美国带头「外交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这次踢到铁板。在中国反操作下,北京冬奥开幕典礼较预期风光,美国抵制失败。不仅如此,由于美、中台面下动作激烈,使得原本简单的「参不参加开幕典礼」议题成为影响力竞赛。美国受挫象徵着国际政治已出现微妙转变,两个国家集团间的对峙隐然成形,而美国并没有占优势。
从「新冷战」的观点可以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变化。「冷战」原本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集团对峙,彼此严重对抗但没有发生战争的概念。川普总统时期,美国保守派曾有对中发动「新冷战」的论述,主张联合各国孤立中国。拜登总统上任后表示无意推动,「新冷战」论述于是逐渐平息。而这次北京冬奥各国分帮画派,则显示了另一个新的「新冷战」格局。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不是美国联合盟邦向中国打「新冷战」,而是中、俄联合起来对美国打「新冷战」。两个相互对峙的国家集团正在集结中,而美国吹的「集结号」似乎不如中、俄响亮。
美、中的朋友圈
虽然美国并不乐见新的「新冷战」形成,但会出现分帮画派的局面却是美国自己造成的。当美国以新疆人权为由呼吁各国「外交抵制」北京冬奥,这个争取朋友的竞赛就开始了。在本质上,这和美国高中女生的影响力竞争并没有太大差别:一位同学办生日趴邀请班上所有同学参加,另一位则操作大家都不要去,期望场面冷清以凸显对方没有朋友,是个失败者。只是大国竞争的赌注大,赢家声望提高,输家则逐渐流失在国际上呼风唤雨的能力与地位。
北京冬奥的开幕典礼就是双方朋友圈竞赛结算的日子。加入美国这一边,明确表示外交抵制的国家,除美国之外有5个:英国、澳洲、加拿大、丹麦与立陶宛。其他不参加开幕式但也不承认外交抵制的国家有8个:纽西兰、日本、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瑞典、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8国虽不承认抵制但至少表态不去,较其他未表态装没事的国家更为积极,因此可算是对美国的「精神加盟」。结算起来,呼应美国的国家共13国。
参加开幕典礼的国家就比较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第74届大会主席、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等就不算了;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国家有30多国,包括俄罗斯、巴基斯坦、新加坡、埃及、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沙乌地阿拉伯、阿根廷、柬埔寨…,其中至少有8个国家没有运动员参赛。值得注意的是:
1. 在乌克兰危机声中俄罗斯总统普丁仍亲自与会,还与习近平签署一堆合作协议与一份具有战略意义的《联合声明》。
2. 中亚5国全数到齐。这对中国很重要。因为这些「突厥国家组织」主要成员国的参与等于打脸美国「新疆(维吾尔)种族灭绝」的指控。维吾尔属于突厥语族,突厥国家领导人蒞临冬奥开幕会场,表示支持中国在新疆人权议题上的立场。
3. 巴基斯坦、埃及、卡达、沙乌地阿拉伯…等伊斯兰国家参与盛会同样也有打脸美国的意味,因为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巴基斯坦总理在被记者问及维吾尔的宗教危机时表示,他们曾经派人到新疆调查过,发现新疆的伊斯兰信仰并没有受到压迫。
4. 与会的欧洲国家领导人有5位,包括波兰总统、塞尔维亚总统、卢森堡大公、摩纳哥亲王与波黑部长会议主席。其中波兰和卢森堡属欧盟成员国。法国体育部长与韩国国会议长也参加了开幕式。这表示即便是美国盟邦,也有部分选择站队中国。
这表示美国输了吗?是的。但不是从数量差距——挺美国家数量虽少但经济实力整体更大——而是从影响力的角度。美国希望大家都不要去但仍有少数朋友坚持去,而中国希望到的朋友则该来的都来。只是美国虽小输这一回合,并没有输到脱底裤,美国影响力仍然存在。
这从哪里看出来?从原本宣布受邀与会的希腊总理与捷克总统,最后都没有去,显见美国台面下的施压还是有效果的。而且这份名单较中国之前宣布的更长,中亚五国原本只有哈萨克总统与会,最后却全员到齐。这表示对中亚有高度影响力的俄罗斯在最后关头施了一把力。这份名单并不是中国的朋友圈,而是「中国+俄罗斯」的朋友圈。美国在乌克兰的操作使俄罗斯更愿意与中国合作。而只有中国加俄罗斯,才能结合双方各自擅长的经济与安全议题,吸引或联合更多国家,对美国打新的「新冷战」。
美国的反攻
「中+俄」对峙「美国+」的新冷战格局已初步形成,未来如何发展还要继续观察。小输一局的美国现在正力图反攻,努力推动「印太经济架构」,希望透过经济合作扩大「美国+」的阵营。欧洲大国也都还在观望,虽然没有表态加入美国这一边,但也没有站队中国。欧洲国家传统上属于美国阵营,但与中国的经济互赖逐渐加深,未来如何选择,还要看事态发展与议题本身。
中国的朋友圈也没有完全动员。北京冬奥邀请的朋友具「反制美国新疆人权指控」的策略性,圣火传递最后一棒由维吾尔族选手负责点火,可看出中国对此议题的精心安排。在疫情仍未受控下,出席者不是愈多愈好,而是该来的要来。所以非洲国家领袖未受邀,突厥国家与伊斯兰国家等新疆人权事主,则是座上贵宾。
大国竞争是马拉松式的长跑,一时胜负并没有那么重要。但美国这次以新疆人权为由「外交抵制」冬奥,却是挑错了战场与议题,让深具影响力的国际奥委会自动站在中国这一边。有关新疆人权的指控,美国也未拿出可信证据,只是不断地重复与强调,美国公信力在非西方国家已遭质疑。拜登政府想抗中,却缺乏战略。
去年底就该出炉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到现在还未见踪影,3月发布的「暂行指南」则既不全面,也不完整。没有战略指引方向与重点,或许是现在美国抗中,最大的问题吧?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