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力量不分区立委王婉谕,日前在脸书表示:去年她曾指出教育部线上国语辞典具性别歧视问题,因此在质询时要求教育部改善;不久前,教育部已回覆调整进度,表示将建立「常态检修」性别平等议题内容机制。
前述有关要求教育部改善涉及「性别歧视」的议题,其中最让王立委满意的是,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先在辞典中,都是「对妈妈的父母亲」的称谓,如今调整过后,加注了「今亦称祖父、祖母、阿公、阿嬷」;祖父、祖母也不只是对「父亲的父母亲」,也同样也能是「母亲的父母亲」。
此一称谓的改变,经媒体转述王立委的脸书报导之后,在短短数小时之内,即招致数十位网友的负评,竟然没有一则是赞成及叫好的。这些评论包括:如果有个「外」字就是歧视,要改的可多了,例如外国人、外科医生、外送员、外行人等等。也有人指王委员是「吃饱了没事做」!
的确,有关对父母亲的爸爸和妈妈,父母亲的兄弟姊妹及他们的下一代,在中文里都有着不同的称谓,区分的清清楚楚;这不仅是行之有年的习惯,中国文化中所强调的伦理,也是详细的区别。要去改变称谓,实在是没有意义,也没有道理。
王婉谕透露,她们家的孩子过去也不理解,「为什么爸爸的爸爸妈妈,跟妈妈的爸爸妈妈,会有内外的差异?为什么妈妈的爸爸妈妈是外公外婆?不都一样是阿公阿嬷、爷爷奶奶吗?」并认为如今这样的改变,也更加符合我们的生活样态。难道王立委不会跟她的孩子解释清楚吗?年轻的一代对许多用字的简化,已经凸显了他们的弱智;对中文的学识,更是比大陆学生差了一大截。
有网友批评王立委是「吃饱撑着没事干吗」?「这样的改变就不会有性别歧视吗」?持平而论,王婉瑜能够当上立委,多少跟她女儿小灯泡的惨死所获取的同情有关。然而她在立委任内的确是尽心尽力。几年来她在司法及法制委员会的质询,或者总质询中,针对犯罪被害人的保护与协助、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和性平观念方面都有认真的表现。但上述名称的改变,则确有值得思考与商议之处。
至于我们的教育部,几年下来出过的纰漏和受到批评之处还真是不少。其实在多年前教育部的「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中对于通用字词的说明,将许多平常易混淆的字词都列为正解,认为一个词可以有多种写法都不算错。因而让许多中文老师对于重编辞典无法认同。
如今教育部也无须见到立委就矮一截,主管国家教育百年大计的官员们,在立院接受质询时,不要总是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毕竟在教育部里面养了许多吃国家俸禄、领取老百姓纳税血汗钱的教育专家;你们应当根据自己的专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实事,而不是没事找事做才好!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