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胜,44岁,黑龙江省某乡村

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边的一个小县城,虽然平原辽阔、土地富饶,但作为「靠天吃饭」的农民,辛辛苦苦忙了一年耕种的结果,也只能满足一家人的温饱。

随着孩子长大上学,家里的花销也越来越多,我开始琢磨种地之外挣钱的办法,甚至还尝试过南下外出打工,妻子和父母留在家里种田。而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下地种田对于他们成了负担,为此我不得不放弃外出务工返乡照顾父母。

事情在2018年有了转机,有之前外出务工结识的工友,机缘巧合下告诉我他同乡大鹅养殖致富的经歷,想到正在读高中快要上大学的孩子,我有些心动。回家后跟妻子仔细商量思考后,结合我们当地适宜的养殖环境,我们也决定尝试大鹅养殖。

虽然之前家里也会养一些鸡鸭鹅等家禽,但是大规模养殖面临的成本和风险呈指数型增长。为此,我还特意去了工友同乡家里去「取经学习」,瞭解到了大鹅养殖的注意事项和方法以及如何寻找销路等。回家后,还跟我们当地畜牧站的工作人员去请教学习。

在尽可能做了充分准备后,我和妻子拿出了大部分存款作为本金,还将自家的农田租了出去,全身心投入大鹅养殖。

因为我们当地处于松花江流域,而且我们家有一块田地就靠近江边,以往耕种时还要担心夏季雨水多江面上涨导致庄家被淹。规模化养鹅后,我和妻子直接将养殖基地设置在了这里,让鹅「享受」江边吃草抓鱼游泳的放养状态,我们还在江边的地里盖了一个小茅屋,夏天时我就住在这里每天放鹅。

在我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这些大鹅基本活蹦乱跳地度过了「成熟期」,并于年底为我们一家带来了不错的收入。第二年我们加大投入,购入10000只「鹅苗」,打算继续保持在大鹅养殖的「领先地位」。虽然扩大规模后我们更累了,但事实也一如我们所期盼的,自家的大鹅养殖发展得越来越好,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当年我们赚了十几万元,远远超出了我曾经种地或外出务工的收入。

如今,我们家的大鹅养殖也不再是「单打独斗」了,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展开,我们当地政府开始扶持适合本地发展的副业及一些盈利项目帮助农民创收,其中就包括适宜本地发展的大鹅养殖。

我们当地不仅积极鼓励农户养殖大鹅,还开了大鹅加工厂等帮助我们这些养殖户打开销路,甚至还请了专业的团队来我们这取景拍摄了一部《铁锅炖大鹅》的电影,用以扩大宣传,相信未来在政策的助力下,我们当地的大鹅养殖会越来越规模化产业化,乡村振兴的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闫俊文、孔月昕、曹杨、张琳、谢中秀、邓双琳/燃财经工作室)

(《在农村,有北上广年轻人想不到的致富密码》系列四)

(本文来源:「燃次元」公眾号)

#大鹅 #养殖 #当地 #江边 #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