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刚过,全台民眾正准备回归正常日子时,行政院8日上午表示,宣布解禁福岛五县市食品,预计18日正式公告,同时将管制措施从「特定地区」改为禁止「特定风险品项」,一连串的作法不但让人质疑其背后因素为何?政府更将解禁福岛食品有利于台湾未来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画上等号。

首先,民国107年台湾针对「你是否同意政府维持禁止开放日本福岛311核灾相关地区,包括福岛与周遭4县市(茨城、枥木、群马、千叶)等地区农产品及食品进口?」为题进行公投,当时全台有将近779万民眾反对进口福岛周边食品进入台湾,虽然距离此次的公投结果已有数年时间,但当时全台有超过1/3的民眾投票反对,任何政府面对福岛食品是否需要进口仍必须以全台民眾的意愿作为开放标准,不因区域情势牺牲国人对于健康食品的选择。

其次,台湾能否加入CPTPP?或是未来能否在区域经济整合中与周边国家进行更为深层的经贸互动?与台湾开放日本福岛食品的关联性微乎其微,所谓的台日双方友好更应建立在两国共同的相互尊重与包容,纵然两国在战略利益上有部分目标一致,但政府更应将国人健康视为重中之重,毕竟牺牲国人健康的政府是不会得到全民所认可的。

第三,台湾近年积极努力想要参与国际与区域组织,虽然在「态度」上不能完全否认其正确性,但「方法」必须有所改变。我国能否参与区域经贸整合组织,其关键的重点乃在于两岸关系是否和缓,纵使美日两国对于台湾普遍出现友台声音,但友台声音不完全表示台湾能弃两岸关系于不顾,进而堂而皇之地走向国际社会;两岸关系的位阶仍旧高于中华民国的外交走向,包括台湾能否加入区域经贸组织,因此政府若是真希望台湾进入区域经贸组织,改善两岸的对峙情绪才是首要之道。

第四,执政党快速地宣布解禁日本福岛食品,其背后的目的仍旧充满对抗中国大陆之思维,在面对两岸关系尚未春暖花开之际,无论是政府希望台湾未来加入区域经贸组织,或是希望透过进入美日安全体系获得安全上的保障,在中国大陆眼中皆被视为蓄意的对抗,对台湾来说仍是弊大于利,我国的国家安全将长期陷入兵凶战危。

最后,是否开放福岛食品,其参考标准仍需以严谨的科学、大量的民意支持度才算数。但如今在意识形态凌驾于一切的台湾,许多政策的宣导与推动仍旧充满政治正确的思维下,台湾恐怕难以走出既有的政治框架来思考严肃的食安议题,加上政府与中国大陆硬对抗的思维不变,单纯的食安议题终究被意识形态所困住,进而去限制人民的思维方向,受伤最深的乃是台湾民眾。

(作者为专职作家)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台湾 #区域经贸 #组织 #两岸关系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