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打架,群殴永远比单打独斗要来得有效。这也是为什么「四方安全对话」 (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QUAD)为人津津乐道。随美中对立加深,时有论者认为这个由新德里、坎培拉、东京、华盛顿组成「四方安全对话」将成为拜登拉帮结派的第一张牌,或成亚洲新北约。
2021年发布的《四方安全对话精神》强调了「四方」对印太的愿景及「四方」欲应付的问题,当中包括北京不乐见的词句:「自由、开放、以规则为基础」、「自由航行、和平解决争端、民主价值与领土完整」(儘管北京也强调规则为基础以及开放包容),还有存在能与北京合作,但空间极为有限的「全球紧急危机挑战」(疫情、气候变迁)、「北韩无核化」等议题。
「四方」反映拜登政府外交政策若干取向:与盟国和伙伴合作、凝聚民主价值、透过多边架构对付北京等,这会是美国回到印太的进入点(Access point),也是拜登印太战略的起手式。「四方」不只「川规拜随」,更在拜登主政注入更多力量、发扬光大。可预期在拜登任内,「四方」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高。
价值优先、议题多元是四方想给外界带来形式上的印象,避免针对特定国家。但这个「无人对中国存在幻想」显然适得其反,北京很贴切称「四方」是「反华小圈子」。
「反华小圈子」贴切在于「四方」在印太地区终归于「小眾」。印太国家多,不是只有美日印澳。从意识形态来看,「四方」曲高和寡,大部分印太国家在民主、人权等价值方面和「四方」存在相当差距,要获迴响颇有难度。功能角度观之,「四方」也需要从对话形式,转移到针对印太地区国家面临的最紧迫事项。这些国家在乎的可能不是「四方」与北京的纠葛,而在一系列日常挑战和发展。在以「多元-复杂」、「发展中-不稳定」为关键字的印太地区,「四方」孤掌难鸣。
再者,「四方」发展至今仍是一个非正式机制,欠缺实体组织架构去落实与执行相关会议结论,这对「四方」形成一定程度限制,其结论与共识有多少约束力让四国能採取共同行动应对各项挑战,这些都将降低「四方」的实质影响力。
此外,「AUKUS」的出现显然让「四方」定位更暧昧不明。如果「四方」就是亚洲北约的雏型,何以需要「AUKUS」?正因为有了「AUKUS」这个针对意味明显的准军事同盟,才显示「四方」不会成为某些人乐见的亚洲北约。这也意味着拜登时代的印太战略会朝向双轨甚至于多轨进行,军事上由「AUKUS」处理,非军事上以「四方」着手。另一方面,吾人也可从「AUKUS」的组成看出亚洲要成立军事同盟的的复杂条件与困境,毕竟欧洲的北约并不单纯只是「盎格鲁萨克逊」同盟,拉帮结派对付北京,还必须拉到地球另一端?
总结来看,可以说「四方安全对话」曲高和寡、难以共鸣,更不太有机会成为所谓「亚洲北约」。
当然曲高和寡也仍然会有频率相近的国家共鸣。这几年可以看到英法等国都尝试扩大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对这些域外国家或域内那些愿与「四方」在一定程度上合作之国家,未来是否会以「QUAD+」的方式间接参与,或其他程度上整合,有待观察。
「四方」的逐渐成熟不意味军事联盟正成形,而在于以美为首的西方阵营与北京的结构僵局日益明显。「四方」将会是一松散的合作机制、对话平台,旨在进行非军事议题上的广泛讨论、取得共识。然而印太国家接受与支持程度如何,仍需待价而沽。(作者为军事评论员、自由作家)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