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江苏徐州丰县八孩母亲事件持续在互联网舆论场延烧,该事件在农历春节期间曝光于网上,很快地在一海之隔的台湾也受到媒体和社会部分关注。特别是在北京冬奥开幕式过后,台湾互联网上不少人转发该事件进展,以及电影《盲山》的连结,借此强调在奥运会绚烂烟火的背后,存在着「落后野蛮」的人口拐卖,才是中国大陆的「真面目」。
那个站在白人精英傲慢视角,曾用「平庸邪恶」与「纳粹屠杀」形容中国防疫政策的西方媒体与华裔记者,在八孩母亲事件亦未缺席,这次用着一刀切式的二分法发出提问:「谷爱凌与『小花梅』,谁代表着真实的中国?」其实这个问题在「反中」的台湾早已被提出,而中国大陆内部也有不少人在发问。不过两者的出发点终究不同,台湾和西方想通过这个已有预设立场与答案的问题,固化和放大自身对于中国大陆的负面想像与刻板印象;而中国大陆的提问,则是在纷杂的社会光谱之中,追问和逼近所处社会的黑暗角落。
八孩母亲事件作为一个社会悲剧,流传到台湾成为政客和媒体一次「绝佳」的宣传素材,当披上「反中拒统」意识形态的动员外衣之后,事件的脉络自然被抽空,人们尽可站在一个突出自我优越感的道德制高点上,以事不关己的局外人角色,对此尽情嘲讽,又或者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纵情流露「同情式的理解」。然而,事件本身体现出来的复杂性以及应有的多重视角,甚至是足以反身自省的契机,莫不被隐没进了台海政治与认同的情绪之中。
首先,这个事件发生在20多年前的1990年代,当时中国大陆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阶段,但社会百姓特别是底层人们的生活仍普遍困难。就算是扮演改革开放火车头的深圳特区,当时在「世界之窗」等景点门口,随处可见赤裸的幼孩紧抱着旅客乞讨。这一幕说明了中国大陆在快速且高度压缩的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会将社会不平等的矛盾镶嵌进去,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台湾用着当下的视野与标准,把八孩母亲事件当成「活化石」来看待,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背后忽略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观念差异。
其次,近年来在台湾不断被倡议的底层和性别等「进步」观念,也在看待中国大陆八孩母亲事件时缺位了。在此事件中,八孩母亲固然是弱势中的弱势,而父亲扮演了强凌弱的角色;但放大视野来看,事件发生在贫困农村地区,「弱势」其实不仅仅存在于性别之中,而是存在于亟待解决和直面的社会结构之中。如果说底层和性别的视角都是在追求平等,或者是在修补、弥合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平等,那么自诩为进步的台湾,更不应该挟着一种文青式的高高在上来看待八孩母亲事件。
再者,更为深层的误区在于如何理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当前的大陆舆论场,对此事件可说是在分裂之中取得了交集,不分左右都表达了愤怒与挞伐,特别是针对地方官僚试图掩饰的「家丑不外扬」心态与做法,更是口诛笔伐;一些观点也认为,政府、媒体与社会之间信任关系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当然,毋须否认,这些弊端和失语的状态确实存在,只是台湾很自然地对此套上西方国家与社会对立的认知,认为此次事件将进一步割裂和分化中国大陆的国家社会关系。然而,事实上这种看法很大程度上是贬抑了大陆舆论能够发挥的能量,以及国家社会所具备的纠错机制。
可以作为参照的是,2020年新冠(COVID-19)疫情在武汉爆发,地方官僚的应对进退失据同样点燃了舆论的怒火,反过来推促着政府必须回应民意、改弦更张。从结果来看,台湾以为大陆的「分裂」,反而是合力促进社会自我优化、进步和步入正轨的一种动力。在八孩母亲的事件上,地方政府不断被舆情和自媒体挑战,令江苏省级官方成立调查组进行究责,在当下或许被视之为亡羊补牢,会否给出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也还不得而知,但社会舆论推促政府正视与介入的形成过程,本身就大大打破了台湾和西方对于中国大陆和中共的既定论断。
还应该看到的是,一个社会究竟愿不愿意真诚地直视自身的阴暗与伤口。「人口拐卖」在中国大陆并不是一个禁忌词,在真实的八孩母亲事件被揭露之前,便有《第十二秒》等电视剧创作以「拐卖村」的不堪现实作为主线之一。台湾其实不该忘记自己也曾经走在类似的路途上,所谓的「进步」,本来就不可能是一步到位或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老一辈台湾人都听过「疯女十八年」的故事,一位被丈夫抛弃而精神异常的女子,被囚禁在笼内受虐长达18年,还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作为「警世」;当下的台湾,新闻报导也能不时见到失智长辈或精神病子女被关绑于屋内的情节。
而在大陆八孩母亲事件起源的1990年代,台湾男性到大陆和东南亚「买妻」更不是秘密,在当时甚至变调为足堪自我炫耀的「成就」;一直到今天,台湾对于处在弱势地位的外籍配偶(西方白人除外),仍旧多少存有「所有权」的物化看法。更不用说最近台湾爆发非洲外籍学生在大学沦为「奴工」的丑闻,种种对于社会弱者的剥削与欺压,还是很难在被「抗中保台」垄断话语的台湾得到积极且普遍的注视。
中国大陆八孩母亲事件尚未结束,无论是反躬自省抑或是人云亦云,社会正在学习如何自我凝视,看到神州大地真实共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看到在「共同富裕」的目标背后,还有无数等待化解的矛盾与失衡,不仅仅只是抬头仰望,同时不忘低头沉思。
台湾如果真心相信自己口中的进步理念,相信世界共好的理想,对于正在发酵和发展中的大陆八孩母亲事件,应该如同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所言「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脱下冷嘲热讽的道德优越感、超越政客设下对大陆的「不要抬头」(don’t look up)思想牢笼,毕竟任何社会悲剧都不是被妖魔化之后的中国大陆所独有的。
(本文来源多维新闻网,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