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否会入侵乌克兰,国际上出现分歧的看法,美、英两国表示箭在弦上,欧陆则认为仍有转圜的余地。18日美国总统拜登特别在白宫召开记者会表示,俄国总统普丁已决定,并订定好入侵乌国的计画,近日就会开战。俄国与白俄罗斯则在隔天举行试射核导弹的军演,同时乌东地区出现炮击与爆炸的紧张局势,情势会如何发展,无人可断言。然而,当各方都在臆测普丁的盘算时,也应注意他似乎有计画打造一个「欧洲版门罗主义」的意图。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美洲事务由美洲人自己管的主张,将欧洲殖民主义赶出美洲,史称「门罗主义」,这也被后世解读为拉美成为美国后院势力范围之始。简单的说,美国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在地缘政治上不希望有竞争者存在于西半球,以避免直接威胁美国的国土安全,冷战时期的古巴飞弹危机即是一例。
今日俄国的举动同样也是对国家安全受到迫切威胁的反应,因为乌国亟欲加入北约,使得北约东扩到俄罗斯的前院,已逼近俄国的安全区,一如当年古巴危机对美国的威胁一样。对此发展,普丁必须採取必要的软硬策略,软策略就是仿效门罗主义的手法,让欧洲事务由欧洲人自己处理,期能逐步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减低,硬策略自然是秀肌肉。
乌国欲加入北约给予俄国一个出兵制止的理由,美国总统拜登很确定入侵的期间,但却始终提不出具体的文件,或确切侦照图像等证据佐证,而稍有军事常识者可知,俄国的军事调动是武力展示,是硬策略的一环,不像是真为开战做准备。再者,普丁乐于与德国总理萧兹积极会谈,却敷衍美、法元首,显示出普丁善用离间之计,有城府地策略运用,达到软策略的目标。
普丁会谈先德后法的原因在于,德国是欧洲大国,北溪二号天然气的主要使用者,让德国成为欧洲的领头羊,可促成欧洲事务不需外人插手的目的,并从解决俄乌危机的起点,加重德国的欧洲责任,帮助新科总理萧兹建立声望。
至于法国总统马克宏即将面临连任选举,普丁不需现在就选边站,使得马克宏以欧盟轮值主席的身分将舞台转向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通话。但他仍积极斡旋,与普丁电话会谈,试图扭转局势,却正好给后者操作的空间,承诺以会谈解决衝突为先,军队将在演习结束后撤离白俄罗斯,卖马克宏一个人情。
不管普丁是否有恢復光荣俄罗斯帝国的野心,只要未来欧洲事务由欧洲人自己处理,逐步缩小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尤其是军事力量,不但可确保俄国的国防安全,区域事务亦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作者为致理科技大学副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