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升温引发华人社会对清零政策的议论,有的认为疫情失控证明清零错误,应该「与病毒共存」;有的认为清零没错,是香港落实清零政策不力,若如大陆般滴水不漏,就不会失控。也有些存偏见或恶意者,认为严厉的清零政策侵犯人民自由权利,罔顾隐私权,付出太大成本,香港应採取西方国家尊重人权的与病毒共存政策。
防疫非制度优劣斗争
深入探察可发现,有关疫情防控政策的主张,与其政治倾向雷同,倡言共存者多为强调自由价值者,主张清零者则重视国家治理能力。事实上,共存论者的理据多非源自公共卫生的专业见解,而是基于对西方自由民主价值的认同,不追究共存政策是否轻忽生命价值,不思考政府是否应善尽保护人民安全的职责,就肯定共存政策优于清零政策。他们不去具体比较防疫的实践绩效,就轻率认定清零是中国特有的严酷政策,是威权主义的体现,是侵犯人权与隐私的恶政,人民必须反对,政府必须扬弃。
防疫绩效当然跟政府体制及社会民情有关,但关键仍然繫于政策的选择,究竟是严管严控的坚决清零政策,还是宽松自由的共存政策。新冠病毒大流行前两年的确诊与死亡人数显示,清零政策远优于共存政策,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纽西兰是其中佼佼者,但去年底变异的Omicron成为主要病毒之后,其传播力虽强,但重症患和死亡率都低,所以越来越多国家陆续撤除防疫措施。于是乎,清零政策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批评,大陆的防疫政策备受质疑与责难,甚至成为威权体制恶质表现的攻讦口实。
香港疫情爆发之后,特区政府收紧防控措施,大陆也紧急援助,意味将坚定执行清零政策。在这个决策之下,当务之急是把确诊数减下来,让疫情受控,解除医疗体系与医疗、安置、隔离处所不敷使用的窘境,减少死亡人数,恢復正常生活。
依香港现状,清零决非易事,甚至已成可望不可及目标,但以动态清零理念与做法,及早发现、及早隔离、适切治疗、断绝传播链,让生活恢復常态,已被更多港人视为负责任政府所应为。香港需要的是增强检测能量、隔离处所、医疗能量、强化公卫措施减缓病毒传播,为医疗系统争取更多应变时间,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和无助病患的伤亡。任何歌颂西方国家松绑与谴责中式严厉抗毒的论述都无济于事。
民主与清零可以共存
香港确诊病例暴增,已超过医疗与公卫体系所能负荷,需赖北京支援下加大检测力度,建立方舱医院,甚至转运重症病人到大陆医治。当然,比起大陆,香港缺乏足够的组织、动员及控制能力,更缺乏一个拥有权限与执行力的强势政府,无法进行严密的封闭管理。这是政治与社会体制使然,或许正如建制派人士所说,「香港的做法不伦不类、半桶水、漏洞百出,酿成这次大爆发」。无论如何,面对迫切的危机,加紧防疫降低确诊与死亡人数才是正确选择,哪有跟随西方国家放松放任的道理?
尤其不能苟同的是,有些共存论者将争议视为制度优劣比较的一个斗争,认定其为西方自由民主模式优于威权体制的范式。其实,两种政策取向并非绝对的差别,西方目前採取共存政策是将重点放在鼓励接种疫苗,不再採取积极的疫调、隔离及其他限制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不再以限制人民自由的管制措施截断病毒扩散。大陆厉行清零但开始视疫情状况动态放松管制,属于动态清零的作法,台湾也属于动态清零,但放松管制的速度较快。
目前仍採行清零的主要国家与地区,从大陆到香港、澳门,不是威权政体就是半自治体,只有台湾是民选政府,可见採行清零还是共存政策,与政体属性无关,纯属政策的选择,只是执行绩效有别。台湾疫情可控,若能坚持到底,可为民主抗疫创造一个成功模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