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美国「联中制苏」大局的《上海公报》签署50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丁对乌克兰宣战,这场战争会进行到什么程度,将取决于相关利益方的下一步行动,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博弈与算计,不但将决定乌克兰的命运与欧洲的前途,更将牵动中美俄三角战略格局的发展,对未来国际局势的演变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俄结盟合作无禁区

中美俄三角关系一直是二战结束以来影响国际格局的重要因素。1949年中共建政后,出于意识形态的接近与对美国的不信任,「一面倒」地与苏联结盟,并出兵朝鲜半岛,与美国正式决裂,形成今日东亚的国际格局。50年前美国为了脱离越战泥淖,利用中苏矛盾,拉拢北京。美国总统尼克森访问中国大陆,成功的「联中制苏」,一方面瓦解共产阵营赢得冷战,另一方面也让中国大陆的国际地位快速提升,奠定后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国际环境。但是就在纪念尼克森访中50周年的时刻,中美俄三角关系又出现新的重置变化。

2014年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引发西方制裁后,中俄两国开始越走越近。中国为俄国提供支持,加强与俄罗斯的贸易,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俄罗斯挺过了这次危机,也让两国关系升温。2014年的教训不但未能让乌克兰记取经验,反而在西方鼓励下更积极要求加入北约,让俄国感到极大的安全威胁。如今俄国再次对乌克兰施以军事压力,也再次寻求中国大陆的支持。而北京近年来也感受到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压力,双方一拍即合,加速双边的合作。

习近平与普丁两人在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日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将建立「超越」冷战期间国家同盟模式的合作关系,两国合作没有禁区。两国的联合声明中,中国首次支持俄罗斯对北约停止扩张的要求,俄罗斯也表示支持北京对台湾的主权主张;而且双方都表示,他们对美、英、澳建立军事联盟表达「严重关切」之意。同时两人也对现有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提出共同主张,展现强烈的企图心。至此,中美俄三角战略关系中,中俄结盟几乎可以确定,而这也将是影响未来数十年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动向。

美国双遏制战略失效

美国不是不知道中美俄三角关系中,拉一打一最有利。前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安顾问布里辛斯基1997年出版的《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就警告,美国有三大潜在危机,中、俄、伊朗形成联盟是其中之一。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也认为,美国把俄罗斯和中国推向联合,将处于三角关系中最差的位置,十分不智。但美国一方面出于自信,一方面受制于国内政治压力,因而让中俄愈走愈近。美国的自信表现在:坚持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制造紧张以维持美国在欧洲的势力。美国领导人希望利用乌克兰与台湾对莫斯科与北京进行「双遏制」战略,以挽救低迷的选情。再者,欧洲动盪可吸引资金流入美国,并图利军工复合体来挽救美国经济。

中俄结盟因为乌克兰变局变得更加紧密,但是否就意味新冷战结构的形成,倒也未必。第一、中国与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经贸关系紧密,俄罗斯是欧洲重要的能源来源国,中美俄欧四方都无法完全阻止彼此的商业交流,也不可能形成不同的经济集团。第二、北京不希望战事扩大,伤害与乌克兰和欧盟的关系。第三、美国没有扩大战事的本钱,拜登已经表示不会出兵乌克兰。第四、受伤最重的是乌克兰与欧盟,德、法两国高层积极穿梭于基辅与莫斯科之间,不再完全听命于美国老大哥,欧盟大国对于美国「双遏制」的兴趣不大。

乌克兰危机的发展如果各方都有所节制,引发更大衝突的机率不高。北约的东扩必须停止,这表示「双遏制」的欧洲这边已失效。美国有可能更专心于在亚太遏制中国。但是乌克兰危机已经将中俄关系更密切地结合起来,美国在这三角关系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旺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