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丁在2月24日宣布对乌克兰东部採取特别军事行动,俄军先以大规模网路攻击和巡弋飞弹与炸弹密集轰炸乌克兰军事重地,瘫痪乌克兰大多数防空设施,然后战争迅速扩大到乌克兰全境,在战争开始不到两个小时,俄军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局。因此,首先,现代战争的进行,尤其是两军军力有相当差异的战争,「首战即决胜」是这次乌克兰战争确认的关键重点。

战争第二天与第三天在继续进攻基辅的同时,普丁也开始释放讯息愿意与乌克兰谈判,同时也致电习近平表示愿意与乌方进行高级别谈判。白俄罗斯总统鲁卡申柯主张三个斯拉夫族一起会谈,随即俄方准备派代表团前往明斯克,与乌克兰谈判。或许普丁想要速战速决,军事是达成政治目标的工具,如果不是以全面占领为目标,政治谈判是必经之路,然而问题是,普丁会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谈判、停止战争?

普丁在发动破晓攻击前的电视谈话中宣称,占领乌克兰不在俄国计画内,但是将寻求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这是要将乌克兰变成为俄罗斯的保护国或附庸国?还是至少要解除乌克兰军事力量或是让乌克兰中立化?避免乌克兰与西方再次军事连结而威胁俄罗斯。加上修宪排除加入北约条款,以及法律承认乌东两共和国独立与克里米亚地位等,这些都不是目前乌克兰政府容易接受的内容。

另一方面,仍不能低估乌克兰防卫首都基辅的决心与能力,甚至进行游击战的可能性。乌克兰政府战前与战争爆发后广发枪枝给民眾、甚至肩扛式反战车武器,乌克兰军人牺牲生命阻挡俄军的报导不断,都会激励更多抗争入侵作为,俄军可能会遭受相当伏击,这将使得战斗拖延,伤亡扩大,战争结束时间更难预料。

俄罗斯发动战争、入侵乌克兰、破坏欧洲和平是残酷的事实,然而从大国战略角度而言,乌克兰战事的触发点,部分归因于北约30年来五度东扩,然后持续鼓励乌克兰加入北约、出售军备、并与乌克兰联合军演,因此《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佛里曼也指出,眼前这场战争,「美国与北约都不是无辜的旁观者」。

乌克兰战争代表着欧洲安全秩序正在解构与重组中,美俄关系也会重返冷战时期的对立与围堵。美国会继续主导北约对抗俄罗斯,但要重新考量军力与军备的部署,如何避免与俄国直面衝突,但又要表现对盟国的坚定支持,毕竟欧洲一直是美国的核心战略利益所在。

美国印太战略的铺陈与执行是否会受影响?这是一定的,美国必须分散资源与政策到欧洲安全议题,亚洲盟邦国家对于美国战略外交的信任感也受影响,中国大陆作为重要主导角色的亚洲,经济整合会成为区域主轴,因此,美国要推动针对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的阻力一定会加大。例如,原本在今年初提出的「印太经济架构协定」是否会延期推出以及能否顺利推动?

从地缘战略与大国关系角度,我认为这次乌克兰战争到目前对大国战略的影响:

一、美国是战略输家:从阿富汗到乌克兰,美国霸权每况愈下。

二、俄国是战术赢家:普丁改变欧洲安全秩序与东欧地缘政治。

三、欧洲是战略与战术大输家:时光回到19世纪的地缘斗争与不安。

四、中国大陆取得战略发展空间:但会被贴上中俄结盟对抗西方的大国权力斗争标籤。

至于乌克兰?国家已经被全面侵略到快被征服局面,还遑论什么输家赢家呢?至于台湾是否应该借镜与警戒乌克兰战争?当然要用心避免悲剧重演,连川普、强生、安倍、莫里森都提出警告,但台湾执政党却声称是内部协同人士的认知战,像极了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的民粹大戏,最后却导致战争悲剧的发生!

(作者为前国安会副秘书长、台北论坛基金会执行长)

#乌克兰 #战争 #普丁 #谈判 #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