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交火迄今5日,双方战况陷入胶着,可以想见坐困克里姆林宫的强人普丁是何等的焦躁不安;而乌克兰人民的痛苦磨难也不知何时方休。随着美欧诸国对乌支援行动的具体化以及对俄制裁手段的加重升级,原本打算在攻下基辅后逼乌国签订城下之盟的俄方,也不得不在进退维谷之际提前与乌方谈判。

面对谈判,俄乌双方均有筹码,也有弱点。乌克兰依恃的是美欧诸国逐渐增强的实质援助与本国人民高昂的抗敌意志,使得唯恐重蹈深陷阿富汗与乔治亚战争泥淖的俄方不能无所忌惮。俄罗斯所仰赖的则是压倒性的综合国力与军力,以及毁灭性的核武威吓力量,加上战场在敌方境内,倘若战事拖延,饱经战火蹂躏的国土势成废墟,乌国想要復原谈何容易?

双方的筹码也正是对方的弱点,照道理应有交换妥协之处。问题是普丁兴师问罪的主要理由是「国家安全」,对于亲西方的泽伦斯基政府将加入北约入宪,以及脱俄入欧的种种作为难以释怀,甚至欲以军事上的「斩首行动」去之而后快,期待双方藉由谈判达成妥协性的停火协议,即使并非不可能的任务,恐怕也是耗时费力的艰鉅工程。

在俄乌双方交叉运用和战两手策略的同时,明显牵动国际秩序的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尤其值得关注。美国自欧巴马时代启动重返印太序幕后,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即为两党菁英的共识,川普时代激进的围堵中国策略到拜登上任后拉帮结派的制中模式,均为陷入孤立的中国提供破茧脱困的充分动机。

加上拜登政府仍未摆脱冷战时期东西集团对抗的旧思维,仍将俄罗斯视为最具威胁的假想敌,不仅默许且暗自鼓励北约纳入前东欧共产国家的五次东扩行为,造成俄罗斯的安全疑虑,也形塑了中俄联手制美的友好同盟关系。

此次俄罗斯挥师西征乌克兰,西方政界与传媒将其定调为「侵略」,但若从中美俄大三角关系观之,实则印证墨菲定律下的心理效应。美国及其北约盟国越是害怕俄罗斯的军事威胁,越想向东扩张势力范围来阻遏俄国,其结果反而激怒俄国先发制人,对乌克兰採取「特别军事行动」以求建立缓衝区或藩篱来保障该国的安全。俄乌战争的爆发,难道不是一种自证预言的结果?

当乌克兰面临俄军压境的危急存亡之秋,外界好奇美国如何将其平时对友邦「坚若磐石」的安全保证化为具体行动?熟料在战况最为激烈的首日,美国总统拜登重申不会派遣一兵一卒赴乌作战,只是採取缓不济急的外交途径与经济制裁,而当时军事专家们预测乌国首都基辅将在96小时内沦陷。难怪美国前总统川普也直言批评拜登政府的消极作为,并示警「乌克兰灾难」之后,下一个就是台湾。

在外交折衝上,果如一般预料,联合国安理会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议文在俄国动用否决权后无法通过。惟美欧在俄乌战事陷入胶着后,又打算採取「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互毁式金融制裁措施,亦即将俄国特定银行逐出SWIFT支付体系,藉此冻结俄国外匯存底并影响其对外交易。若干媒体将中国在安理会表决时的弃权以及在SWIFT案上的缄默,视为中俄友好关系的松动以及美国外交上的胜利,实则是过度简化与天真的想法。

事实上,大陆外交部长王毅已清楚表示,「不赞成用制裁手段解决问题,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北京认为俄罗斯的安全诉求应得到妥善处理,并支持一切缓和局势的努力。在考量政治现实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中国没有必要选边站。但在借镜俄罗斯被逐出SWIFT支付体系的案例上,反而促使俄、中未来加紧合作开发SPFS和CIPS等替代性的支付系统,而形成更密切的友好同盟关系,进而撼动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作者为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未来与乐活产业学系合聘教授、台湾对外关系研究暨发展协会理事长)

#俄罗斯 #影响 #欧洲和 #乌克兰战争 #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