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法上,该名人大代表建议中国大陆教育部门逐步扩大台湾学生招生名额,高校在学业上要为台生量身定制课程和提供就业前的实习机会,同时组织台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台生深入了解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藉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系统也可进一步扩大引进台籍教师到大陆工作。

另外,该名人大代表也建议要扩大中国大陆学生赴台学习人数,以促进两岸教育的双向融合。整体来说,这项建议虽然立意良善,但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要达到「两岸教育双向融合」的这个目标,「球」不只在大陆那一方、「球」也在台湾这一边,毕竟「双向融合」就是要有来有往。但是以目前台湾官方在两岸青年交流政策上强调交流风险的策略来看,两岸教育的双向融合恐难以实现。

强调风险的两岸交流

就台湾官方对于两岸交流的态度而言,「维持现状」的「抗中保台」是当前台湾官方的核心理念,并坚持以「四个必须」与「三道防护网」适时检讨两岸的往来措施,但却导致两岸关系进入了「冷和平」甚或战争边缘的状态。

陆委会于蔡英文上任后,以传递台湾的民主、自由、多元等价值作为交流主轴推展两岸青年交流。在两岸青年交流方面,陆委会以体验台湾志愿服务与多元文化的方式,办理「台湾多元文化探索研习营」、「两岸青年学生公民新闻研习营」等活动,试图展现台湾的软实力。

针对台湾的青年学生,陆委会则延续过往惯例,办理青年学生两岸关系研习活动,在港澳交流部分,陆委会也新增办理「港澳成绩优异中学生台湾参访团」活动,欲争取港澳青年学子对于台湾的认同与支持。

2018年后,陆委会因应中国大陆对台策略的调整与「31项措施」的出台,台湾遂加强对于台湾学生赴中国大陆的风险揭露,相关措施如建置「台生专区」网页提供相关资讯、举办台生研习营及专家座谈分析赴陆风险等方式。

随后几年,陆委会以强化台湾青年对中国大陆的「正确认知」为主轴,积极与台湾大专院校合作办理中国大陆识读课程及协同教育部设置「赴陆交流活动登录平臺」,相关活动例如「国际及两岸事务种子培育营」、「青年学生两岸关系研习营」等,引导台湾青年学子瞭解当前国际及两岸局势、中国大陆对台策略,以及赴中国大陆发展的风险与挑战。

碰撞和对抗的交流政策阻碍了两岸的融合发展

从蔡英文在2016年上任后可以发现,国际局势及两岸因素的发展带给台湾的影响,相较于马英九时期来得更加剧烈且明显。所以蔡英文就任之初便表示在其任内,台湾在外交关系上将持续扮演亚太区域安全及经济的要角,并深化与美国、日本等盟邦的连结。

而在两岸关系上,则是认定1992年两岸两会的会谈属于「歷史事实」,并主张在维持现有机制下来发展两岸关系。蔡英文的两岸与外交思维,正好呼应了当时美国总统川普为围堵中国大陆势力向外扩张所提出的「印太战略」,心此也让美台关系随之变得更加密切。

然而,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两岸关系由素来对大陆较为谨慎甚至敌视的民进党政府重返执政后,短时间内要实现「以经促统」的可能性已降低许多,蔡英文认定「九二共识」属于歷史事实的论调,更是让大陆认为这是份「未完成的答卷」,致使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与衝突因子高度提升。

因此,从蔡英文政府上台后的施政方针可以发现两岸关系的变化,在2019年时更是提及了两岸关系正处于「冷和平」状态,且中国大陆正试图磁吸台湾各界人才,作为对于「31项措施」的回应,显示出蔡英文政府视大陆对台让利一事是具有统战意涵而非单纯的良性互动。

蔡英文政府在两岸青年交流部分,仅于2017年的施政方针中提及青年交流的重要性,到了2020年所提出的「四个必须」与「三道防护网」,其内容则是侧重对于中国大陆对台政治及军事方面逐渐扩大施压力道的反制措施,放缓了两岸于马英九政府时期积极鼓吹的两岸关系正常化、法制化步调,以对抗大陆通过「硬的更硬、融的更软」策略给予蔡英文政府施加的压力。

因此,当前台湾官方对于两岸关系的认知,已非如同过去那样将两岸交流视为第一考量,而是以强化台湾自身实力作为优先要务,认为「风险」大于「效益」,陈明通更于「109年青年学生两岸关系研习营」课程中提到,两岸关系应在美中台三角战略下探讨,而不是单纯的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这样的转变亦带给两岸青年交流政策诸多影响。

检视蔡英文政府的两岸青年交流政策,其2018年以前的政策内容及活动办理方式与前任陈水扁、马英九政府的做法相似,例如两岸青年营队、举办两岸情势讲座、港澳学子研习营等等。不过,就2018年以来的政策内涵而言,则在以宣扬台湾民主法治、开放自由的社会价值等政策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为了因应中国大陆对台青年工作力度的持续增强,藉由分析赴陆风险等方式来揭露赴大陆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同时,蔡英文上任后例年举办的「青年学生两岸关系研习营」,其原先目的是促进台湾青年学生对两岸关系及政府两岸政策的认识与瞭解,不过在2018年后的陆委会年报中,对此研习营的简介均特别强调,台湾官方办理此活动之背景乃基于中国大陆近年加强对台青年工作的力道,所以需要透过研习营来确保台湾青年学子对于国际情势、两岸关系及政策,以及赴陆发展风险与挑战的正确认知。

因此,蔡英文政府的青年交流政策主张立足台湾并面向全世界,藉由绕行的方式减低台湾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同时也具有分散风险之涵义,围绕在反对「一国两制」、强调台湾在国际的区域角色、增进国防自主等方面。

再者,蔡英文政府强调两岸关系应于美中台三角关系下进行探讨,可见相对于马英九政府主张「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而将两岸关系放置于「一中框架」下处理的态度,蔡英文政府把两岸关系视为美中台关系的一环,藉此提升两岸问题的国际视野。

这种策略不仅是蔡英文顺应美中关系在美国施行「印太战略」后,美中关系关系逐渐转趋「竞争」大于「合作」的国际情势所做出的调整,也切合蔡英文政府期望在两岸交流中兼顾台湾主体性的目标,可以说是新现实主义中国际体系影响及国家利益途径的写照。总的来说,蔡英文政府的两岸交流政策,是依循国际局势及两岸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的。

惟蔡英文政府正面临美中两国激烈角力、美台关系升温,以及中国大陆强化对台的软硬兼施策略等复杂因素,而以国防、科技等政策面的宣传试图巩固青年对台湾的信心。不过,要如何妥善拿捏台湾于美中两国间的位置,并以不躁进的谨慎态度维护两岸的正常交往与和平发展,是蔡英文政府于两岸关系及交流上的关键。

(作者为国立联合大学助理教授,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两岸关系 #中国大陆 #台湾 #蔡英文政府 #教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