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在《浣溪沙》里面写到:「雪沫乳花寻午盏,寥茸篙笋试新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每每读到这首词,便倍觉人间烟火的小美好,一粥一瓢饮也会流淌出满满的诗意。都说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回到台北的当天晚上已是深夜,回家途中看到凉麵铺隐隐约约还闪着暖暖的光,便立马下决定下计程车去买了两盒凉麵。

这个最能缓解乡愁的味道,每每回来都是老公必点无疑的。楼下的公园透着微弱的灯光,却未曾感觉丝毫的疲倦。

嫁来台湾这些年,口味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曾经的无比嗜辣,如今已然升级成了一枚大写的吃货,连舌尖上的味蕾也开始满血復活起来。

隔天清晨还没看早班新闻,便迫不及待地下楼去买了咸豆浆和蛋饼还有烤吐司。这个是台北人最爱吃的早餐之一,也是最具备古早味的一道美食。

也许,台湾的吃文化是赫赫有名的,但不是隐遁在喧闹的夜市,而是飘散在安静的巷弄,亦或是摆在寻常人家的餐桌。

婆婆是个名副其实的厨艺达人,她做的每一道菜都可堪比大厨的作品。天南海北的做法都瞭如指掌,早些年也正是这个技艺陪伴着她熬过了最黑暗最绝望的日子。

全家人都爱吃她做的,连宝贝回来之后明显没有在深圳那么挑食了,同样是虱目鱼和鲜蚵她喜欢吃阿嬷做的。

当她端着那一锅热气腾腾的猪脚麵端上来的时候,氤氲的香气在整间屋子瀰散开来,瞬间嗅到到了人间烟火的滋味。

酱色饱满的猪脚显得特别的Q弹,咸甜适宜,入口即化,一点儿都不觉肥腻。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麵,边看着电视里的新闻节目甚是热闹。

都说,人间有味是清欢,重点不在于「清」,而在于「欢」。我们可以从政党人物,到国际时事,再到社会现状,各抒己见,侃东侃西。

无论是批判,亦或是感慨,还或无奈,甚至是不满。无论结论如何,但这或许就是团圆的乐趣所在了吧,实属一种平平淡淡的小确幸。

那看不见的纽带啊,将彼此的心紧紧地绑在了一起,然后再各赴天涯各自安好着。即使跨越海峡两岸,依然能够感受到家的温度。

林清玄在《心的菩提》中,把「清欢」说成「清淡的欢愉」,很是赞同,人世间最为真切的不是大喜大悲,而是那些看似寡味,实则真切的「清淡的欢愉」。

总觉得他的说法像个独特的诗人,还有些许的禅意。在追名逐利的当下,「清淡的欢愉」似乎在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这段回台北的时光,让我恍然领悟到或许在红尘里做一个佛系中年并非易事。但生活往往本质就是如此,返璞归真的人间烟火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佛说,素心从简,待莲花开尽时,便是人间清欢!(罗小可/一个嫁到台湾的妈妈)

(本文来源:「两岸青年」公眾号)

【徵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徵文」栏目,徵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歷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眾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

#清欢 #人间 #人间烟火 #台北 #蛋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