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歷史都是当代史!这正是义大利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提出的着名命题,意思是不论何时何地的歷史均须透过当代人的诠释才能流传。所以根本没有「盖棺论定」这回事,歷史人物的好坏功过都由解读者说了算。

所以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在老共搞文化大革命时被大批特批,红卫兵不仅铲平孔墓,「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石碑也被砸碎,还拉了一票尊孔学者跟在孔子塑像后头游街示眾。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共政权发现孔子可是国之瑰宝,于是又摇身一变,成为文化大使兼统战工具,在各国开办「孔子学院」,做为放送大外宣的基地。郑成功何尝不是如此?过去他被敇封为「开台圣王」,现在却多了「原住民杀手」的称号。

而在国民党威权统治时代,被奉为「民族救星」的蒋介石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宿命。在民进党当家后,他渐渐变身为「杀人魔王」,尤其每年4月5日忌日一到,总少不了一阵口诛笔伐。可见歷史人物都是随后人说短长,只要发言者敢讲,而且又有閒人想听,哪怕荒腔走板,仍有其市场在,所以出了老是把蒋介石当成提款机的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简称促转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笔者可要建议促转会睁开眼睛,看看世界,因为老蒋的「杀人魔王说」未必行得通。首先来看看向来执美国舆论界牛耳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该报总部大会议厅名人墙上的醒目位置就有蒋介石亲笔签名肖像。2016年11月22日甫当选美国总统的川普前往纽约时报做亲善拜会,好巧不巧就坐在这照片前,如此的「蒋公背后灵」构图格外引人注目,也立即成为新闻焦点。

经查系1952年6月20日纽约时报第三代发行人苏兹伯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首次访问台湾,一抵达台北就由美国大使馆官员陪同觐谒蒋介石总统,双方相谈甚欢,而获赠签名照。或许有人认为一张照片不算什么,但七十个年头过去了,纽约时报大会议厅已装潢多次,依然保留蒋介石肖像,可见其重要性。而且老蒋如果真是杀人魔王,为何名人墙上看不到希特勒、墨索里尼,甚至史达林、昭和天皇?

此外,二次大战后的反共右派日本人在情感上大多支持播迁来台的国民党政权,也推崇蒋介石的反攻大陆志业。日本报界颇具影响力的《产经新闻》在长期连载《蒋介石秘录》(中译本为《蒋总统秘录》)之后,社长鹿内信隆为了表达对蒋氏的感念,还特地于他逝世三周年的1978年4月5日在箱根的雕刻之森美术馆盖了一间「中正堂」,内设「永怀蒋公」牌匾以资纪念,造访此景点的观光客便可看到。经查此类建筑还有好几处,例如爱知县额田郡的「中正神社」、千叶县岬町的「以德报怨碑」、神奈川县横滨市的「蒋公颂德碑」,日本人总不会疯狂到去膜拜、尊崇一个杀人魔王吧?不过讽刺的是,当年支持蒋氏国民政府的日本右派,却是现在力挺民进党政权的主要势力。

美日新闻媒体对蒋介石的尊崇乃是基于他是二战同盟国的领袖地位,以及冷战时代的反共铁人角色。如上所述,一切歷史都是当代史,本文的用意并不是帮蒋介石平反,而是在提醒读者,政治人物的好坏功过应该通过多元解读。如果只会盲目地诋毁他是杀人魔王,那跟一味吹捧他是民族救星又有什么两样?

转型正义其实是个模糊概念,为了追求所谓的正义,到底要追溯到什么时候?日治、清领、明郑,还是荷据?又到底要涵盖到什么地方,台湾、中国,还是海外?这都有待商榷和寻求共识。尤其现在,一是资讯互通的地球村,二是台人出国旅游频繁,如果知道被促转会视为杀人魔王的蒋介石在境外被如此尊崇,岂不错愕与尷尬?为了贯彻去蒋化决心,促转会难道不敢要求纽约时报、产经新闻也下架蒋介石?

(作者为自由作家)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蒋介石 #纽约时报 #杀人魔王 #促转会 #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