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先生主张把中正纪念堂改为台湾建设纪念馆,又吹起了一阵涟漪。其实我们不必放大蒋万安对中正纪念堂的看法,因为中正纪念堂早已不属于哪一个人,哪一个家,哪一个党,而是台湾社会的公共财,人民的集体记忆。

约莫一个多月前,有个父母亲皆已离世的好朋友,才眼眶泛泪地对我诉说他对父母亲残存的一些记忆与画面,特别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个台湾尚未有着那么多物资娱乐的年代,这个朋友的父母亲一有空,就会带着他与兄弟姐妹们一同到中正纪念堂散步与玩耍,他自己的结婚婚纱照也是在中正纪念堂拍摄的。

那的确是个物质生活较为匮乏,景点也不多的年代,一家人能够一起到中正纪念堂走走,归国的华人一定要去中正纪念堂看看,男女朋友一起到中正纪念堂牵手散步,就是最幸福的事了。在我那位朋友以及不少人的记忆里,中正纪念堂的存在,就是赋予他现在回忆中残存美好画面的一个乐园。

面对中正纪念堂到底是否应该转型与更名,其实等于是没收了许多人美好的记忆,以下四点更是应该要让民眾明白,为什么不适合随意更动中正纪念堂。

一、中正纪念堂的存在已是台湾不同世代共同的记忆,既是公共财,也是蒋中正对于台湾付出与贡献的象徵与纪录,绝非一家一党之事。蒋万安先生有他个人的一些意见与看法,但无法代表绝大多数的台湾人,此事应当以民意为依归,考虑到人民的记忆,而非单纯由任何政党或是政治人物来决断。

二、每个建筑物都有它歷史的定位与存在的纪念价值,如同美国的林肯纪念堂一样。如果要成立台湾建设纪念馆,可以另寻合适的地点,才是尊重「台湾建设」过程中每个值得纪念的人事物,而非轻易将一个纪念堂改成另外一个纪念馆。既然是纪念馆,就一定有其不可被动摇的意义,尤其不可因政治因素而抹灭当初值得纪念的价值。

三、中正纪念堂的兴建,约三分之一资金,是由当时海内外共同建设台湾的人民所募得。当年捐款热烈情形可说是盛况空前,公民营企业大额捐款、公务员捐一日所得、学生、海外侨胞踊跃捐款,连监狱里的囚犯也捐钱不落人后,企业界捐款铸蒋中正铜像,大专美术科系学生雕塑蒋中正遗像,台大学生发起献机报国。旅日影歌星翁倩玉也寄300美元给当时的台湾省主席谢东闵,代她捐作建筑中正纪念堂基金。这些捐款里面有着太多感人的故事,前人付出的努力与热情,不可埋没这些一点一滴来自于人民的心血,必需要先得到社会广大的共识,才能够讨论适合不适合更动它。

四、蒋中正对台湾贡献太大了,确保台湾安全、和平土地改革,推动经济建设、开展九年国教、落实地方自治、弘扬中华文化。他对台湾的贡献是台湾这块土地上四百年来没有一位领导人可以超越的,为他建个纪念馆不应该吗?我们台湾人是一个知道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田头的社会,懂得感恩的一群人,如果今日只是因为政治需要而要抹杀蒋中正对台湾的功劳,就太不应该了。

面对中正纪念堂这个公共财,蒋万安可以有看法,但那也只是个人意见,不必太放大。今天我们不该单纯为了政治目的或是意识形态就要去更动它。中正纪念堂存在的意义,其实远远超乎你我能看到的单一面向,不该将它视为一个被政治操弄来操弄去的工具,更不需要将其视为是社会进步的阻碍。相对地,中正纪念堂带给了太多人点点滴滴的回忆,不应该被轻易抹杀,我们还是用感恩与善良的心来面对中正纪念堂吧!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中正纪念堂 #蒋中正 #台湾 #记忆 #蒋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