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高度,源自于思想的高低。思想的载体是文字,系统化传输文字与思想的就是出版业,优质的出版业可以主导国外先进思潮的输入与国内优质文化的输出,共同刺激人类文明发展。经营48载的桂冠图书熄灯了,消息传来,「知识的灯塔,文化的桂冠」最终仍敌不过日益萎缩的读书风气,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之下。
出版业的惨淡,与国人书本阅读情况有直接关系。据联合报2019年调查,台湾人一整年没有看过书的占4成,且有一成九的人已经超过十年没读书。另依照我国图书发行协进会资料显示,出版业总产值由2010的365亿元,掉到2018年的190亿元,出版业的萧条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只桂冠,这20年来,重庆南路的书店一条街,从鼎盛时期的一百多家,到如今变成平价旅馆一条街,确实见证了出版业的没落。现在实体书店,不少已经结合商场与饮品贩售。然而,大陆《2019中国实体书店图书报告》指出,2019年大陆实体书店销售逆势增长5.85%,在全球书店减少的潮流下,如此成长的确令人称奇。
冰冷的统计数字并不足以完全代表整体阅读现况,阅读减少也并非只有台湾而已,但阅读习惯的下滑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实体阅读的减少,一方面是电子书部分取代了实体书的功能,一方面手机与平板的兴起更使人难以专注在书本上。或许电子书比实体书更方便,但许多研究都显示对于超过500字的文章来说,数位阅读不利于理解,包括频繁的滑动与恼人的炫光等,且电子书少了实体书的空间印象,更增加了记忆的难度。
此外,以电子产品阅读时,难以避开易使人分心的种种功能,尤其目前短视频的兴起,「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媒体资讯变得简短化、破碎化,知识的传递愈来愈艰难,人们也没有耐心静下来阅读了,长期下来深度与周延的思考势必减少,因此,实体书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总结来说,桂冠的结束,除了反映出版业的凋零外,更显示出国人的阅读危机。期待政府机关能採取维持实体书的措施,例如文化部考虑的「图书统一售价制」已有一段时间,但仍未能得到出版界的共识,如何避免平台之间的恶性竞争,也避免排挤非畅销书的出版机会,是今后重要课题。
出版业面对时代巨轮转动,当然也必须产业转型,结合电商与新的科技技术,以创意打造出新时代的特色。例如现在已经出现最快30分钟送达的书籍外送服务,另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无人书店等,都是今后实体书店可参考的经营方式。
个人方面能做的也不少,如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先生提到,将以往线上购买的习惯改为就地购买,支持书本的销售实体店,间接支持了出版业,更支持台湾优质文化于不坠。
桂冠图书的结束对我们来说,是危机也是转机,现在,就拿起一本书吧!
(作者为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学生、实习医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