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英国知名的品牌价值评估谘询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2022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排名》,根据去年底调查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10万多人,其中包括外交和商务领域的专家,以「知名度」、「影响力」、「总体声誉」、「软实力支柱」、「防疫表现」等11个指标,最终得出了最新的软实力榜单。其中,美国从去年的第六上升至榜首,而中国大陆也从第八上升至第四。

在1980年代末,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 Nye)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的理论,指「一个国家通过吸引和说服,而非胁迫或收买,令其他国家达至其预设目标的能力。」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以当时先后发生日本泡沫破灭、柏林围墙倒塌、苏联解体的国际事件来看,美国确实以软实力打败了当时的主要对手。

然而,1990年代初至今三十年,美国内部治理问题丛生,使昔日一枝独秀的软实力似有逐渐下滑的趋势。贫富差距恶化、种族矛盾扩大、基础建设停滞、通膨情势严重,加上金融与地产投机盛行、制造业空心化、国债快速累积,许多人已经丧失美国梦的奢想。2016年私德备受争议且从没有执政经验的川普总统上台,便是一个警讯。可惜川普只点出了问题,却无时间与能力解决。加以疫情处理不当,任满一届4年便仓促下台。

在2021年软实力指数排名中,美国落居全球第六的主要因素便是防疫指标落于人后。全球第一的感染人数,使其在疫情应对分项上排名全球第105名,差不多就是全球倒数。此外,与排名第一的德国相比,美国在总体声誉、商贸形象、国内治理(是否安全)、国际关系、人民与价值观(是否友善)等指标也都表现落后。而拜登总统在去年初上任,一改川普任内的许多政策,例如防疫与疫苗接种,例如大力拉拢传统盟友,使美国在西方媒体的形象大为改善,才在2022年的排名中重回世界第一。

然而软实力的作用,也需要有军事的硬实力与经济的影响力为后盾,才能无远弗届。此刻的美国不如以往,由于空虚的制造业,无法给予盟国太多实质的援助。军事上的领先,也不若过往的绝对优势。加上拜登在国内低落的民调,而两党恶斗的政策不一致,令盟国不知此时民主党当局的承诺是否能延续。例如眼下俄乌战争,虽然美国领导北约制裁俄罗斯,然而金砖五国(除俄罗斯外)、东协国家、中东产油国、中南美洲国家、伊斯兰世界诸国几乎都没有参与制裁。显然,俄罗斯资源与能源大国的地位,比起美国的金融大国地位,更像是拥有走遍世界的硬通货。

俄乌战争中,对于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乌克兰人民而言,没有什么比和平更加珍贵,更加迫切渴望。然而美国及北约提供的却是武器,而非居中调停的和平希望。也难怪在最近的《美国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双月刊中,前雷根总统顾问Doug Bandow发文「华盛顿将对抗俄罗斯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Washington Will Fight Russia To The Last Ukrainian),质疑战争是否最符合乌克兰人民的利益?美国曾用软实力成功赢得对德国、日本、苏联的挑战,难道只因如今直接受影响者不是美国人,就可以不断执着以军事武器解决争端?

此外,资本主义制度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财产权高于国家权力。然而,美国近日将去年撤出阿富汗后冻结的该国资产没收,以及冻结甚至没收俄罗斯私人财产,都可能伤及美国长远的软实力,恐怕也将损及美元霸权的维繫。例如,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在今年与中国大陆的接触中,就传出以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之说。而着名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Kenneth Rogoff也在近作指出,将美元「武器化」的种种作为,或将在20年内终结美元的霸权主导地位。原本可能需要5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可能需要20年。无疑,对已经丧失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美国而言,倘若进一步丧失金融霸权的大国地位,对美国的软实力更将是致命的打击。

但其实追根究底,美国软实力的根源不在美元的国际地位,而在国内治理的良窳。如果中产阶级振兴,贫富差距改善,种族矛盾和缓,基础建设先进,通货膨胀温和,财政收支平衡,人民自信爆棚,下一代人过得比上一代人好,那么美国梦就能不断在全球发出磁吸力及影响力,美国的软实力才能像1990年代一样所向披靡。而不至于像今日,在多项战争制裁发起号召中,只得到雷声大雨点小的反应。(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软实力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