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已连续数天破千,似乎与病毒共存的新台湾模式正在形塑当中,一场开放与清零的拔河赛。然而,蔡政府在购置疫苗、分配、疫苗施打普及率、医疗量能、居家防护、快筛试剂和口服药都出现问题且价格过高情况下,每天拿着看板说明有多少人染疫,其动线如何,这些说明仍无法唤回民眾信心,连带经济振兴、教育等也都出现问题,陈时中选台北市长心迹与疫情扩散无异是最大的讽刺,防疫想学西方与病毒共存,但又无法接受这样失控的结果。
事实上,光靠蔡政府防疫是不行的,台湾能否安度这波疫情、保障民眾健康,除了靠政府的防疫政策,更重要的是社会配合与监督,民意的支持与团结,然而蔡政府既要抓防疫主导权与功劳,不愿意与民间共同承担,这种心态就很要不得。
蔡政府的准备不足且没有想到是可以预期的。举例来说如果要「与病毒共存」,那么药物、疫苗、试剂皆不可或缺;但如今通过是问题都是「没想到」。平心而论,疫调在每天都突破千例情况下显得没有多大的意义。蔡政府决策的粗糙,要快筛没快筛,要疫苗没疫苗,要药物没药物,毫无逻辑章法,民眾自然无所适从。
且战且走的新台湾模式防疫就是乱,学西方与病毒共存又学不像,也放不下。如果疫情无法消灭控制,照理说发现一个就消灭一个,绝不让疫情在当地生根生存。
人们当前在蔡政府教育下已经不是「会不会染疫」,而是「会不会重症」、「会不会死亡」,防疫的重点慢慢变成保护医疗量能,以及那些没打疫苗的族群、而对于打疫苗还染疫的高风险族群只是要求「不要死」就好。
新台湾模式的防疫突显出台湾採检量能有极限、医疗量能也有极限、隔离量更有极限、居家隔离也有极限、病毒药物买的数量也有极限,这么多有极限还要採取消极与病毒共存亡的防疫政策,效果恐怕仍令人质疑。
总之,中央防疫工作要有效果,需要官方与民间配合,无论政府或个人都有责任来防疫,民眾需要清楚明确的政策,台湾人民的健康是不能妥协的。防疫需要让专业的公卫专家来决定,回归专业理性,务实面对防疫,人民才能安心,蔡政府这种「且战且走」的「新台湾模式」实在令人忧心。要发展经济提振民生,若每天确诊数还是破千,试问谁会来台湾消费?谁又敢投资餐饮观光旅游业?如果蔡政府明确认知不可能清零,那么在政策上就应当设法提高疫苗覆盖率、高龄族群接种率,而不是以一个新台湾模式来模糊带过,让民眾更加陷入不知所措的混乱中。
(作者为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