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两岸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的歷史时刻,而今天4月29日是根据九二共识举行辜汪会谈29周年的日子。1992年11月16日两岸两会(海基会与海协会)透过交换信函方式,对一个中国原则表述方式达成共识,这个共识对两岸难解的政治僵局起了一个解套的作用,两岸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决定召开两岸分隔40余年后第一次官方授权的协商,1993年4月27至29日在第三地新加坡举行了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协商,分别由两会负责人辜振甫及汪道涵领衔签署协议,一般通称此为「辜汪会谈」。

事实上,在11月共识达成前,两会曾于10月底在香港会谈,当时双方各提出五个表述方案,但互不接受,我方陆委会及海基会高层漏夜研商,依据1992年8月1日国统会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意」的精神,又再提三个方案,对方未置可否即返回北京,而我方团队仍留在香港数日,希望有转机,可惜未成,也就是说「九二会谈」是失败无共识的,因此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职演说时提及「九二会谈的歷史事实」,但陆方并不认同,认为应该是「九二共识的歷史事实」,因为会谈并无共识。

1992年陆方返回大陆考虑后,先以电话通知愿意接受其中一案,于是11月双方互换信函,陆方对我方去函表示「尊重与接受」,并提出相对表述,而双方表述内容都很长,我方约有八十四字,陆方则有七十四字,当时台湾媒体将之浓缩,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一个中国,各说各话」,这两种方式虽非原文,但已把其精髓精简表达,而后来各界逐渐的均採用前者。陆方当时未置可否,1993年新加坡「辜汪会谈」及1998年上海「辜汪会晤」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这个共识当时并无「九二共识」一词。「九二共识」一词出现是在2000年4月间,当年台湾大选,民进党陈水扁胜出,由于民进党的台独主张,很难接受一个中国的说法,于是当时陆委会主委苏起将之用达成共识之年度命名,称之为九二共识,避开敏感的政治意涵,可以说是善意的「战略性模糊」。陆方对此命名亦未表意见,2001年辜汪会谈八周年,国台办张铭清局长谈话首次使用九二共识,2005年连胡会(连战与胡锦涛)达成五项共识,其中第一点是「促进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儘速恢復平等协商」,这是两岸首次共同使用此名词。

关于共识双方表述的内容,当时台湾媒体多已全文刊载,而2002年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由苏起及郑安国主编出版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共识的史实一书中,甚至把双方来往函件、新闻稿及媒体报导均原件照相制版刊载。其中我方的表述全文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鑑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其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的精神实即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大陆方面,2008年3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小布希总统通电话,随后大陆新华社发布新闻稿,指胡表示: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restore consultation and talks on “the basis of 1992 consensus” 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这显然就是各自表述的意思。

九二共识最大的功能是两岸搁置政治争议,各自表述各有台阶可下,可以务实展开协商,解决问题,争取权益。2008年至2016年两岸协商了11次,签了23项协议,多为经贸议题,但也有政治意涵的「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对于两岸社会治安产生效益。在经贸议题方面,2010年签署的「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虽然事前民进党极力反对,然而如今他们执政六年了,却从不敢废除,主管部门甚至希望对方不要取消,因为这个协议执行以来,确确实实为台湾出口大陆产品节省了八十亿美元的关税。

民进党也指责九二共识卖台,但是实际情况是1992迄今30年,中华民国仍然存在,并进行了七次总统大选,而且民进党还当选了四次,如果台湾卖了,如何能进行大选。

2008年5月马英九当选,海基会即去函海协会,建议恢復两岸协商,两岸舍弃第三地协商模式,改为轮流在台湾与大陆安排协商,在台湾协商时,若提及九二共识我方总会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完整表达,陆方也从未提出异议,即便在大陆协商,我记得一次经济议题的协商,双方事先沟通不谈政治议题,但地主方先发言,也许无意提及九二共识,轮到我回应时,我当然也自然的表达了「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可见当时这样的表达,双方并不在意。

回顾自1949年两岸分隔以来的七十余年,2008~2016年应该是两岸关系最好的一段时间。两岸在有互信的情况下交流,有海基海协的协商谈判,陆委会与国台办也建立沟通管道,可以避免误判,签了23项协议,生效了19项,每项协议的主管机关也都有沟通管道,电话、传真甚至见面都可沟通,例如共打协议,双方的刑事局都能直接沟通,又如ECFA协议,双方的经济部、商务部亦常交换意见,有些协议内容较广泛,甚至有多个沟通管道,例如金融协议之下就有银行、保险、证券等主管机关的沟通联繫,总加起来,两岸应该有三十个以上沟通管道,而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还在新加坡会面,直接交换意见,可见两岸关系的融洽。其实当时的作为目的是维持两岸和平稳定,但我们也没忘了与美国盟友的沟通,当时马总统还说我们不会让美国震惊(Surprise),持续军购加强国防,有限制条件下开放美牛,还被当时在野党游行抗议等等。

在两岸关系和谐情况下,两岸也外交休兵,我们展开了一些国际活动空间,例如以观察员身分参加了世界卫生大会(WHA),也参加了国际民航组织大会(ICAO),在代表名称上,折衷妥协採用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在野党当时还指责是丧权辱国,可是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职,5月初WHA邀请函是发给马政府的卫福部长蒋丙煌,后来5月23日卫福部长林奏延代表出席WHA,也是沿用Chinese Taipei。

蔡政府说九二共识歷史已经翻了一页,但并不是所有歷史都能翻页的,大陆对九二共识是认真的,他们认为该共识表面上没有一个中国四个字,已是他们的底线,所以歷次习近平、李克强讲话都会再提九二共识,今年三月李克强在人大又再次提及。

国际友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21年8月说「九二共识是两岸维持关系与展开合作的可行方法,制定替代表述非常困难」,美国在台协会(AIT)前处长包道格2021年9月也说如果不认九二共识,「须提出能处理与大陆关系的务实方法」。蔡政府如果认为已经翻篇,那就请提出一个解方,打破僵局。中国的成长茁壮太过快速,GDP及军事经费都在台湾的22-23倍间,时间对台并不利,我们人民只要求两岸能够和平,解决政治问题,避免军事衝突。(作者为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九二共识 #两岸 #双方 #一个中国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