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发展至今,逐渐走向僵持局面,西方媒体对于俄罗斯能否按传统,在5月9日举行「胜利日」阅兵充满质疑。
根据环球网报导,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5月9日的庆祝活动将一如既往的举行。4月28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阅兵式夜间彩排,第二场夜间演练将于5月4日举行。
今年俄罗斯红场阅兵部队包括战车、步兵战车及其它装甲车,火力有自走炮、战术飞弹、火箭炮系统、防空飞弹系统、无人战车,空中则有各型战略轰炸机与战斗机共77架,相信这些部队必然全副武装,阅兵式结束之后将直赴乌克兰战场。
史上最奇特的阅兵
红场阅兵是指俄罗斯在5月9日和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其中5月9日是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而11月7日则是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
1941年的红场阅兵最为奇特,很可能这次的5月9日阅兵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结果。1941年11月7日当天,德军前锋距离莫斯科只有大约20公里左右;红场所有参演部队都全副武装阅兵,分列式结束之后直奔战场,硬是把德军逐出200公里,直接帮莫斯科解围了。
当德军从1941年6月22日闪击苏联开始,到10月底为止已经连续获胜,把莫斯科周边的苏军主力清理得差不多,按计划到12月初就能占领莫斯科结束战斗。俄罗斯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而对苏军来说,11月份正好可以组织部队展开反攻,11月7日举办红场阅兵不但可以鼓舞士气、又可试探德军的实力。事实上,参与红场阅兵的部队全部都是预备役部队,而且全副武装,空中分列式的战斗机也是挂实弹参加阅兵式。
阅兵式之后即发起总攻
我们可以预期,5月9日的阅兵必然也是由预备役部队组成,而且是全副武装。除了在莫斯科红场举办阅兵,当天在俄罗斯的28个城市也将同步举行阅兵活动。
数日前媒体报导,俄罗斯已经徵召10万名预备役士兵、并启封了3000多辆坦克,这些预备役部队必然是参加5月9日阅兵的组成,尤为重要的是,在阅兵式之后,这些部队还可能仿效1941年11月7日他们的祖父辈,在红场阅兵之后立即奔赴乌克兰战场,特别是接近俄乌边境城市的阅兵,很可能是俄军发起总攻的第一波兵力。
这些10万兵力首要歼灭的当然是在顿巴斯的乌军主力,在其它地区例如摩尔多瓦或立维夫可能只是牵制、并切断乌军后勤和西方国家的军援;主要是配合从马立波撤出的俄军向北或向奥德萨方向进攻、以及乌东地区的亲俄部队与俄军从南北东夹击顿巴斯乌军。所谓惨烈的顿巴斯会战,现在才开打呢!
这10万兵力注入战场,当然会产生决定性效果,也就是占领顿巴斯并围歼乌军,下一步会不会扩散到乌克兰全境或攻入基辅,目前还说不准,不排除这个可能,因为俄罗斯根本不必关心乌克兰的治理以及重建问题。之前的战事暴露出俄军的一个问题:兵员数量不足。
俄军兵员不足的困境
俄罗斯陆军只有24万人,投入乌克兰战场不过20万人,和乌军人数差不多,并未占有绝对的优势。虽然成功的分割乌军,但若把西方国家的支持也算进来,俄乌双方居然打得不分上下。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不禁想到「兰氏定律」,也就是当敌对双方战斗效能差不多时,兵员数量成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可能就是俄罗斯增兵的理由。对于俄军而言,所投入的兵力数量看起来是不够的,若不再增兵,这场战争的结束还真的遥遥无期。
事实上,现代战争部队人数不仅重要,而且是非常重要。虽然高技术兵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作战方式,但是「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法则却是永远不变的。
高技术作战确实可以降低第一线作战部队人数,但是相反的,后勤补给、维修保养和通信保障等等,却需要更多的人力来维持。美国陆军一个步兵师有1万人,但要维持这个步兵师的存在却需要3万人。
打算供养一支多少兵力的部队是国家政策,绝不可造次;还好俄罗斯还维持了不少的预备役部队,可作为兵力的补充,否则这场仗就难打了。
俄军在乌克兰战事进展缓慢,就是因为兵员不足导致城市争夺战和占领显得捉襟见肘,就算占领,维持治安也需要大量的地面部队。顺带提起两岸战争,如果共军真的打过来,必然携带大量武装警察维持治安,国军必须考虑这个变项。
还有,至今乌克兰尚未动员数以百万计的民兵预备役,果真如此,俄军必然陷入人海战术的泥潭当中。俄方早期或许萌生了推翻乌国当局的想法,但手头的兵力就20万人,缺乏必要条件,只能打打谈谈。如果俄军再投入10万兵力参战,必能改变战局。
结论
由于兵力不足,俄军在开进城市后,得逐个消灭城里的抵抗分子。更重要的是,在部队前进过程中,俄军不仅得占领新的城市,还得派出足够的兵力防守已经占领的城市,防止乌军展开游击战,这就对俄军增兵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西方媒体的问题:俄军能够在5月9日之前结束战争吗?答案是:5月9日战争可能才刚刚开始呢!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