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新冠本土确诊病例增加3万6168例,再创歷史新高,全台22县市都有本土个案,中重症病例87人,其中11人是重症,新增10例死亡。这一波疫情从4月初开始延烧,只花了大约两个星期,病例增加数就由等差进入等比级数,1月至目前为止,本土病例确诊者已超过20万人。看到防疫基层体系崩坏,医疗体系陷入左支右绌困境,参照其他国家疫情时间轴,台北市长柯文哲预估台湾将有400万人染疫,16万人进加护病房,4万人死亡并不夸张。
新台湾模式太落漆
Omicron变种病毒传播速度极快,造成全球感染人数飙增,但由于多数国家已施打3剂疫苗,且大多数患者属于轻症或无症状,致死率极低,因而纷纷改採与病毒共存策略,陆续取消各种防疫措施。由于「清零」成本非常高,尤其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用递减,绝对清零成本几乎无穷大,台湾有意改採「共存」策略不能说错,但前提是不能对病毒心存侥幸,要做好「共存」的万全准备,否则不能轻言松绑防疫措施。
但或许因为过去2年疫情防控良好,民进党政府失去对病毒敬畏之心。早在春节前后,就准备3、4月间改採「与病毒共存」模式,当时陈时中及民进党声望都处于高点,设想让陈时中戴上「防疫英雄」桂冠,扮演民进党年底选举的「母鸡」角色,带领其他候选人迎向胜选。
果然4月初防疫指挥官陈时中宣示採共存策略,苏贞昌院长以「新台湾模式」策略来包装,官员透露将于6月开放观光入境,一时之间,岁月显得无比「静好」。但当时本土病例数已逐渐增加,社会对此时放松管控心存疑虑,但陈时中不以为意,依旧勤耕选举战略。新增病例数很快飙增起来,民心渐渐浮动,但指挥中心依然拒绝进入三级警戒。
所幸人们知所警戒,口罩戴得更严密,自动自发减少外出与群聚,许多企业主动实施居家上班,路上车辆减少甚多。商店继续营业,物流供应充足,人们日常生活未受影响。餐厅也照常营业,连营业时间都未缩短,但餐厅的生意自动减少,上餐厅的顾客可以坐得宽敞,也减少传染的可能性,餐厅营业可以维持下去,不需要政府纾困。但人民自主管理不能解决政府防疫失能造成的错误。
借镜日本与新加坡
与病毒共存是全球趋势,台湾不必强求清零,但清零不能以生灵为涂炭。以亚洲4小龙及日本为例,这些国家或地区都已越过疫情高峰期。依据《纽约时报》新冠病毒轨迹,过去7天韩国死亡率0.19%、香港0.09%,日本0.03%,新加坡仅0.02%,表现最好。
但把时间轴拉长,依疫情曲线观察,香港是崩坏的负面示范。香港疫情从2月25日到3月31日,歷时1个月多一点,顶峰是8500/百万人,走势曲线形似宝塔。新加坡从2月1日到3月31日,歷时两个月,顶峰3800/百万人,比香港少一半多。韩国从2月15日到5月4日,歷时3个月,顶峰8000/百万人。新加坡确诊病例数曲线形似丘陵地形,显得非常平缓,韩国病例数虽高,但医疗体系有效能,致死率0.09%,接近新加坡的0.05%,明显低于香港的0.75%。
前副总统陈建仁认为一些忧心疫情失控的预测太过「骇人听闻」,他认为「只要疫苗覆盖率继续大幅提升、快筛试剂充分而且普及社区基层、快筛阳性而必须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者都能在黄金时间内接受治疗」,重症数及死亡数就可以大量减少,无须过度恐慌。但疫苗注射率已达到高峰,拒绝注射的人依然拒绝,儿童父母则面临莫德纳或BNT疫苗选择的两难,心急如焚;快筛仍一剂难求,而且价格高昂;治疗药物量少价高,民眾只能乾瞪眼,怀疑只有权贵能拿到。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实际作为完全不能满足陈前副总统提出的「3只要」,那么,台湾走上香港失控之路不是危言耸听。
蔡总统为人民买不到快筛试剂而「震怒」,但她更应该理解,真正危机不只是买不到试剂,或採购试剂有猫腻,而在指挥中心失能,若不能及时应变,就会出现超高死亡率。我们不敢期待台湾成为日本或新加坡,但若沦为香港,民进党年底选情势必崩盘。蔡总统不能只为快筛试剂「震怒」,陈时中应知所进退,苏贞昌更要壮士断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