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对外战略的层面来看,日美关系的稳定性是影响日本战略选择的重要变数。根据过往的规律:当日美关系良好,两国目标一致防范中国情况下,日本的对华政策往往趋向「战略制衡」;反之,如果日美关系出现不稳或发生绕过日本的中美「越顶外交」,日本会倾向通过对华「战术避险」(或战术对冲)来平衡美国的不确定性。目前中美日三边关系的情况属于前者。2021年后,鉴于拜登政府告别川普的「美国优先」,加强与民主盟国的协调,日本在「中国问题」上有向美国逐步靠拢的迹象。

然而,岸田政府的对中制衡和安倍政权前期(2012-2016年)的制衡在烈度上有所不同。2021年秋日本眾议院选举后,笔者曾在海看撰文预测(参见《岸田文雄的险中求胜和中日关系的未来》,2021年10月),鸽派背景的岸田在赢得选举后内政基础会有所改善,在对华关系上会有一定的迴旋空间,不会对前首相安倍晋三事事言听计从。半年已过,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案例发现岸田平衡外交微妙之处:

第一个案例是在2021年12月举行的民主峰会上,岸田首相发表两分钟的演讲,在强调民主和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同时,还特意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通往民主之路都是崎岖曲折的。民主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尊重每个国家在特定歷史背景积累下的努力,推动民主的深化。岸田这一口吻强调平衡,和拜登的「民主/专制」二分论存有明显不同。据日本外交界消息称:2021年年末日方内部就是否参加民主峰会一事存在争论,过程一波三折。11月25日,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竟表示:日方依然还在检讨是否参加美方的民主峰会,结果直到开幕前一天的12月8日,日本才决定正式参加,这在安倍/菅义伟政府时代是难以想像的。

岸田平衡术的第二个案例是处理北京冬奥的手法。2022年2月,当美英各国纷纷表示外交杯葛北京2022冬季奥运会之际,岸田政府採取了一个极为细腻的折衷方案:不派遣日本政府的内阁成员赴会,但让半官方背景的冬奥会主席桥本圣子等体育部门首长参加,达到了既不得罪美国也不得罪中国的外交效果,可以说是岸田首相在中美夹缝之间施展平衡术的又一个体现。

关于本次拜登访日,日本国内预计两国高层将会谈及构筑新的「印太经济架构」(IPEF),强化日美在供应链、数码经济、卫星技术及太空计画等议题上的合作,并在「俄乌战争」和「中国问题」上加强协调。此外,拜登此次访日会否谈及在日本部署美军的陆基中程导弹,亦值得留意。

近日,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发表报告,探讨美国在退出中导协议后说服盟友部署美军的陆基中程导弹(GBIRMs)的可能性。结果发现泰国,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接受的可能性不高,唯一有机会的就是日本。日本国内亦有分析指出,在九州地区部署美军导弹,从作战和补给的角度来看效果最为理想,可以有效对应钓鱼岛/台海方向的不测事态。

2022年4月,日本陆上自卫队公布,陆自参谋长吉田圭秀率团访问了在美国华盛顿州部署新型陆基中程导弹(Long-Range Hypersonic Weapon, LRHW)的第17炮兵旅。可以看出,日本军方层面已经开始探讨在本土部署中程导弹的可行性。但是,作为日本国防最高指挥的岸田首相自上任以来一直避免直接评论这一敏感问题。未来岸田会否继续透过细节操作再次施展对美对华的外交平衡术,值得进一步观察。

美国总统的到访,往往会成为日本首相争取国内支持的一个表演舞台。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皆曾深得其利。自去年上任以来,岸田政府的支持率罕见地一直保持在60%左右的高水准,没有走上过去歷史上经常出现的首相上任后支持率就逐步下跌的老路。距离7月的参议院选举还有2个月。力图在夏天实现长期政权的宏愿,才是此刻岸田心中最为关心的大事,而岸田对华外交路线的真实想法,只有等到夏天参议院选举后才会露出「庐山真面目」。

日本内阁支持率与不支持率的推移(%)资料来源:NHK (日本广播协会)
日本内阁支持率与不支持率的推移(%)资料来源:NHK (日本广播协会)

日本内阁支持率与不支持率的推移(%)资料来源:NHK (日本广播协会)

(作者为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准教授)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岸田 #平衡术 #安倍 #美国 #拜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