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失速列车」来形容台湾房价飙涨的情形,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先看看一些统计数据;根据「591实价登录」统计5年前全台房价,2017年全台房屋单价约20.1万元,去年房屋单价已上涨到26.7万元,增幅达32.8%。薪资部分,根据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每月平均薪资,2017年每人每月平均薪资为4万9989元,去年则成长至5万5754元,增加11.5%。凸显受薪阶级为何买房难,因为近5年来全台房价涨幅超过3成,薪资却仅成长1成,房价成长速度约为薪资3倍,薪资成长速度明显跟不上飙涨的房价,受薪阶级想靠自己购屋可说是难若登天。

房价所得比是用来衡量家庭购屋能力的全球性指标,亦即住宅总价中位数与家户年可支配所得中位数之比率,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地区的房价,需要当地多少年的薪资才能负担。国内外专家多认为以5至7倍家庭年所得,能买到30坪的新屋,这样才是合理的房价水准。但审视全台房价所得比,从2002年的4.4倍,一路上升到2020年的8.62倍;台北市房价所得比则从5.8倍涨到13.94倍。也就是说台北市家庭努力工作的平均年所得约160万元,必须至少14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到30坪、每坪80万元的新屋!

另一方面,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宗弘指出,若按照购买力来计算,1978年以后出生的世代,平均较前一世代少了近2成的收入,但自2003年的低点至2018年以来,台湾平均房价所得比却已经涨了1.92倍。好巧不巧,笔者也是生于资产分配世代不平等恶化的其中一员,至今仍买不起房子。

回顾2014年,台湾发生太阳花学运,上万名学生包围并涌入立法院,要求国民党撤回与中国签订的服务贸易协定。表面上,太阳花学运看似年轻人对于马政府经济政策过度倾中带有疑虑,但实际上此次运动却存在着「世代衝突」,以及年轻人对于既有的经济现况感到不满。当时不少民调皆指出,台湾年轻人对低薪、高房价的经济状况感到绝望,认为既有的政策应该要有所调整。

直到现在低薪、高房价的问题似乎更加严重!本应该是有为青年却说「阿姨,我想当躺平族!」然而,这句话却出自成功大学的学生们,成大学生想当躺平族居然高达42%,让与会的副总统赖清德当场傻眼。年轻人会说出这种话,这其实有两个结构组成,一是「爸爸,你怎么不是富爸爸呢!」,二是「再努力薪水也不会涨」,致使年轻人都在想「为什么我努力,这种薪资却让我买不起房子!」,年轻人都只想「躺平」。而他们想躺平的主因都跟高房价息息相关。高房价压平了我们年轻人的志气,这是谁的责任?答案,呼之欲出!

(作者为工程师)

文章来源:本文同步刊载于「观策站」:https://www.viewpointtaiwan.com
#年轻人 #薪资 #房价所得比 #高房价 #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