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世人可能无法想像,美国父母走进超市婴儿奶粉区,竟发现买不到奶粉给婴儿喝。更不可置信的是,问题歷经半年仍不能解决。去年11月缺货率超过10%,引起市场震惊,到今年5月缺货率居然超过43%,迫使拜登总统动用《国防生产法》,派军机协助奶粉进口与分销。缺货问题超过半年不能解决,显然市场机制与政府治理能力都出了问题。

陆4月出口骤降 台订单锐减

不过,婴儿奶粉缺货毕竟只是单一问题,真正困扰美国的是物价。美国物价持续上涨超过15个月,已恶化为通膨。4月汽油价格年涨幅44%、蛋价年涨幅23%、家庭年开支估计增幅5000美元。联准会认为打击通膨宜早不宜迟,本月初决议升息2码,并预告6、7月都可能有类似的升息幅度。升息、缩表造成股市崩跌、企业资产缩水,全球资金流往美国,亚洲货币因而重挫,包括台湾在内,全球经济都受到不小的衝击。

更大的震撼来自中国大陆,过去2年世界经济受到新冠疫情重击,唯大陆一枝独秀。但去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动力趋缓,今年第1季经济成长4.8%,低于预设值,但仍符合市场预期。4月出现严重逆转,出口、消费、投资、房地产等指标,成长率不是个位数就是负成长。人民币计价出口成长率,第1季仍有13.4%,4月骤降到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衰退超过11%,成为2020年4月以来最低点,房地产投资大跌10%,只有政府基础建设投资勉强成长4.3%。

台湾第1季出口表现亮丽,经济成长也高于预测值,达到3.06%。主要受惠5G、云端等新兴科技应用需求增加、产品涨价,加上新台币升值,第1季以美元计价的成长率高达23.5%。4月受大陆出口骤降影响,外销订单金额比去年同期锐减5.5%,可见台湾经济成长的根基是在大陆。

过去3年台湾经济受惠于出口畅旺及资金回流,两者主要都来自大陆,资金回流带动民间投资热络,政府投资与消费则表现平平,部分消费受疫情衝击还出现衰退。如今大陆出口衰退,加上美国升息造成新台币匯率跌跌不休,4个月来惨摔逾2元,匯率波动极大,这两个因素对出口都极为不利。而出口是台湾经济主要动能,一旦出口成长趋缓,经济将全面受挫。

中美安全搞对抗 经济求合作

世界经济虽受疫情、俄乌战争、中国大陆制造链断链、美国通膨等4因素影响而显得动盪不安,但不需要太过悲观。依据《经济学人》最新调查,全球餐厅订位数高于疫前水准、美国饭店住房率持续好转、旅行人数不断成长,英国人社交活动已恢復正常,也热衷于採购。更重要是企业投资意愿未受影响,摩根大通银行估算,今年前3个月全球资本支出较去年同期成长7.6%,成长率是2021年年底的两倍。

大陆已察觉4月经济严重受挫,因此持续推出稳经济措施,包括大规模新基础设施投资、大型财政补贴政策、放松房地产收缩与互联网监管力道、支持平台经济等。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罕见动员10万人开会,宣示稳经济的决心,人行随后暗示将再次降准,以稳企业、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随着大陆疫情趋缓,各地陆续小幅解封、復工復产,经济动能将渐渐恢復。

更重要是政治领袖如何回应严峻的经济情势,关键在美、中与欧盟,尤其美、中两国领袖,在地缘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如何取舍。拜登总统面临期中选举压力,选战胜负将由通膨能否舒缓决定,他正考虑是否取消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

大陆二十大前首要目标是「稳」,「稳经济」是重中之重,因而考虑接受美国证交会的审计权,以利中企在美国上市筹资。两国在安全议题上激烈对抗,在经济议题上却积极寻求合作的空间。

从拜登刚结束的亚洲行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领袖高峰会共同声明看来,各国对安全议题共识不足,转而聚焦在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变化、抗击新冠疫情、供应链等经济议题上。印太地区安全情势复杂,但有「发展是硬道理」的共识。

面对全球经济新情势,台湾要清楚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依循「发展是硬道理」原则,照顾好经济的根才实在。

#美国 #4月 #大陆 #问题 #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