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新冠疫情恶化,行政院日前通过一项振兴与纾困方案,预计发出345亿的经费协助劳工与企业,但部分计画恐怕思虑欠周,不仅难以振兴产业,甚至可能有负面影响,行政院是该再评估考量。
国旅9月补助 暑假喝西北风
由国发会提出的「因应疫情新一波振兴作为」,依照行政院的说法,此波振兴方案以「助产业」、「护劳工」、「减负担」、「稳金流」为四大目标,全部将发出345亿元的纾困与振兴经费,同时减收租金与税收超过百亿元,受惠人数近90万;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观光等产业,将投入164亿元振兴预算。至于是否再发消费券,行政院的回应是:尚无此计画。
坦白说,以计画名称而言是有点名不符实,事实上,计画内容是以纾困为主,与振兴关系不大;编列上百亿元所谓的振兴预算,则是空泛又不知效益何在,最后很可能沦为空包弹、或甚至是「反振兴」的效果。
在振兴计画中,最主要的是55亿元花在观光产业的振兴计画,交通部再次祭出国旅券,预计从9月起分两阶段上路,自由行住宿每晚补贴1300元,团体旅游每团最高补助3万元等。业者认为政府「现在讲振兴是画错重点」,应该先纾困救业者才对。
其实,「画错重点」之处应该不仅是纾困与振兴的先后与取舍问题而已,振兴计画推出的时间也有问题。眾所皆知每年暑假必定是旅游旺季,今年受疫情影响,预料暑假的国旅必然受到衝击,交部或许是考虑到振兴方案如在暑假中推动,可能带来更多的旅游人潮与「匯聚效果」,可能会让疫情更恶化。
但问题是,国旅补助从9月开始,简直是向全民公告,叫大家把旅游计画从暑假延后到9月之后,对已苦于旅客减少、营运困顿的观光业者而言,是雪上加霜,岂不进一步让观光产业恶化?这是「振兴计画」还是「反振兴」?
再者,现在是5月底,每日确诊人数近10万,依照专家预估早则1个月、晚则两个月高峰就会过去,暑假出游未必就是禁忌,国旅补助有必要刻意「闪过」暑假吗?而如果政府的防疫政策要从「清零」往「共存」走,这种作法就更不必要了。
如果补助是7月开始到年底,则是既不会让民眾为得到补助而把旅游从暑假延后到9月之后,也不会让仍对出游有顾忌的民眾不得不把旅游提早到暑假中,对业者与产业而言,也不会整个暑假都喝西北风。
政院画错重点 纾困讲求精准
除了国旅产业的补助问题外,在计画中也包括「天然气继续冻涨」项目。我们曾多次表达对冻涨的反对,这种作法成本高、效益低,更无法以价格抑制减少消费,同时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补贴。
但是在这次振兴计画中再次把天然气冻涨列入,因这个政策短期内毫无改变的可能。如果这样,这个计画的成本就远远高于345亿元,因为天然气冻涨政策就让中油第1季大亏500多亿元,如果政策不变,今年就要为此补贴超过2000亿元。
这波疫情恶化,每日确诊人数直线上升后,纵然民眾已逐渐有「与病毒共存」的想法,也未如过去一样出现全面性的「自我封城」,但减少出门、避免群聚、少逛街购物等是在所难免,看看捷运乘客数、入夜后的商业区,就知道衝击仍不小,因此政府要祭出纾困、振兴计画,是可接受与理解。不过,钱还是必须花在刀口上,给确实有需要援助的民眾。
坦白说,过去几波纾困发放过于浮滥、浪费,这次的发放应该要更「精准」,类似消费券这种花大钱却未能精准命中需要协助者的政策,能免则免;未来即使景气再下去,政府该努力的也该是「精准纾困」。
从更整体面来看,成功的防疫效益当然远远超过任何振兴与纾困计画;政府与社会当有印象,2020年新冠疫情重创观光与内需产业后,让产业起死回生的不是任何政府的振兴与补贴政策,而是年中后疫情缓和,暑假后出现所谓的「报復性旅游」与「报復性消费」。
但这次疫情再起来,政府的应变与政策调整确实有疏失与问题。小者从疫苗施打到快筛剂的准备,大者从整个防疫政策的调整因应,都有不足甚至重大疏失之处,国库当然不可能用无限资源持续去纾困、补贴,在防疫作为与政策上作好才是治本之道。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