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演出的Audi奥迪广告影片《人生小满》,因涉嫌抄袭在大陆引发热议,此事件暴露了网路原创内容保护的痼疾。尤其在短视频影音海量流行的现在,影片创作相较于文字版权保护,由于传播主体更广泛,在鑑定等方面更复杂,还需要立法、行政、网路平台、业者与社会公眾等各方共同努力。

惩罚性赔偿制 重要突破

奥迪广告抄袭事件,一方面反映出品牌厂商将广告项目分包的过程中,品牌方与广告代理公司的内部审核机制不完善;另一方面,显示了行业生态的乱象。近年来,对网路原创短视频影音作品的「直接搬运」式侵权,以及对原创影视作品进行所谓「二次创作」剪辑等侵权行为,屡见不鲜。

侵权乱象与大陆短视频影音行业爆发式增长息息相关。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大陆网路影片(含短视频)使用者规模达9.75亿,其中短视频使用者规模9.34亿,占网民整体的90.5%,也就是说有9成的网民在抖音、小红书、Bilibili等网路平台开设帐号。短视频影音行业迅速成为大陆数位版权及网路文创产业的新增长点,与电子商务、广告营销、付费知识等领域不断融合,而相关法律细则、平台审核机制、行业共识等却仍显滞后。

北京互联网法院今年4月公布数据显示,涉短视频影音着作权案件收案数量逐年增加,2021年是2020年的近2倍。《2021年中国短视频版权保护白皮书》指出,短视频影音版权难点问题多,比如「二次创作」短视频的版权问题复杂,短视频维权机制不完善,平台治理的过滤审核机制参差不齐,维权难度大。典型侵权案例是「跂分钟看完一部影片」这类影音,透过将原创热播剧剪辑成数段短片,配以带有个人特色的吐槽或点评发布,吸引大量关注流量。由于这类影片制作简单,「剪刀手」帐号层出不穷,为监管带来「打地鼠」式难题。

大陆近年对版权保护愈发重视,在吸收西方版权保护经验的同时,也注重结合大陆实际状况进行调整。从立法来看,大陆《着作权法》在2020年完成了第三次修正,并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鉴于过往维权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的情形,这次修法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可谓是重要突破。

版权保护意识 推广全民

从政府监管来看,大陆国家版权局等部门近年多次表态治理短视频侵权乱象。去年12月,网路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路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明确规定短视频节目不得「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在奥迪广告事件曝光后,有官员出面表示6月国家版权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启动「剑网2022」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涉网路侵权盗版问题,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国际上通行的网路平台「避风港」原则,即平台如果收到侵权通知后删除侵权内容即可免责,大陆业界在结合自身平台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平台事先审核等机制建设。

台湾以积极态度因应网路侵权行为,一方面修法应对版权环境的变化,2019年《着作权法》增订法条对于网路侵权行为进行明确规定,明列三类侵权行为;另一方面,业界积极探索多种方式遏制侵权,如透过「断金流」切断侵权方的广告收益,并重视向民眾推广版权保护理念。

应把奥迪广告事件视为大陆完善网路原创影音保护机制、完善着作权保护的契机,要从根本上遏制侵权行为,不能仅仅依靠行业的自我净化,监管单位与行业需要共同探索出一套完善版权审核的机制,落实保护智慧财产。着作权保护与传播技术密切相关,在网路技术、传播形式快速变化的状况下,法律也应及时作出修正反应,大陆尤其应该透过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打造一个良性的原创生存空间环境,民眾对版权的保护意识也需要不断提升,形成自觉的参与实践。

#短视频 #侵权 #广告 #影音 #大陆